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八单元试卷答案
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咱们时不时会写一些《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八单元试卷答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八单元试卷答案》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东西,你写过类似的《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八单元试卷答案》吗?不妨一起来参考本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八单元试卷答案》是怎么写的吧。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八单元试卷答案 篇1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一、看拼音,写汉字。
huīhuáng fēngsāo zǔzong zhēnqiè chuánshāo dǎogào bǎomǔ
()()()()()()()
二、精挑细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上“——”。
破绽(dìngzhàn)刷浆(jāngjiāng)挑剔(tītì)
露馅(lulù)清爽(shǎngshuǎng)蛆虫(jǔqū)
发怔(zhènzhèng)撵跑(liǎnniǎn)风骚(sāoshāo
三.填字成词,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一填。
文质( )( )起舞含情( )神采( )
( )视无( )垂()丧气( )步如飞 巧舌如( )
()尔一笑花团锦( )( )紫()红应接不()
四、选词填空。(6分)
武断果断胆怯羞怯刻薄尖刻
1、像你这样凭空()可是不行的。
2、她办事(),大家都很佩服她。
3、她长到六岁才见到爸爸,当时她()地走到爸爸面前,一下子被爸爸抱了起来。
4、勇敢一点吧,要是老这么(),那就什么也干不成。
5、虽然他犯了错,但是你的批评也太()了。
6、那家伙以为他没有钱,就摆出了一副非常()的嘴脸。
五.把下列名言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2.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心焦,也不要烦恼,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
4、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chà)紫嫣(yān)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六.选填句式,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陈述句B.祈使句C疑问句D.感叹句E.反问句
1.这么做怎么行呢?()
2.请你等一会。()
3.这是谁的书?()
4.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5.每天早上我们都是七点钟上班。()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思是:
在生活中你感受过这种境界吗?
举一例:
2.行驶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好不手脚忙乱。
“操纵自如”的意思是:这句话说明了:
八.按要求改写句子。
1.洪水淹没了村庄。
改成“被”字句:
改成“把”字句:
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改成反问句:
3.张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不值得大家学习吗?
改成陈述句:
4.同学们听课。
扩句:
5.深红的太阳发出夺目的亮光。
缩句:
6.大家都很佩服他。(改为双重否定句)
九.平时,你在电视上一定看到过很多精彩的广告,请你写一条精彩的广告词。
第二部分:阅读训练
一、阅读《“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一语未了(liǎolē),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zēnɡcénɡ)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xìjì)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近来。这个人打扮与众不同(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zhāocháo)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1、请在括号里用“√”给本文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请为画横线的.词语写一个近义词,将其填在旁边的括号里。
3、本片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_”画出描写王熙凤衣着的句子
5、《“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个片段是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_,文段通过_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物形象。
二.阅读课文《威尼斯的小艇》选段,回答问题。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在文中( )的地方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灵活( ) 耸立( ) 情趣( )
3.用“”划出文中的比喻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4.文中哪些地方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为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八单元试卷答案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八单元试卷答案 篇2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17分)
①《岳阳楼记》中直接概括出迁客骚人“悲”的句子是 ,“喜”的句子是 。(2分)
②《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矿达胸襟的句子是 表达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2分)
③《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林美的句子是 。总写渔人进入桃源的感受的句子是 。写桃源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写桃源中人们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4分)
④写出出自《桃花源记》的四个成语: 、 、 、 。(2分)
⑤古代诗人钟情于湖光山色,其中对洞庭湖的描写屡见不鲜。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这样描写洞庭湖: , 。(1分)
⑥《长歌行》中诗人想要表达的既发人深省,又明白易懂的蕴涵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1分)
⑦《山居秋瞑》中写山间自然景物幽静的诗句是 , 。(1分)
⑧李清照的《渔家傲》中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词句是 。(1分)
⑨《长相思》中被盛赞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 ,表达主题的诗句是 。(2分)
⑩《醉翁亭记》中用来指做某件事的用意不在事情平身,而是另有目的的一句是 。(1分)
2、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B.先/先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下面解释不正确的是( )(2分)
A.以捕鱼为业:靠……谋生 问所从来:从哪儿来
B.增其旧制:原来的规模 巴陵胜状:胜景,好景色
C.醉翁之意:情趣意思 伛偻提携:提着包袱
D.雾淞沆砀:寒气弥漫的样子 舟子喃喃:小声地不断念叨
4、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像诸葛亮那样忠心报国的文臣武将,请从语文或历史教材中列举出两个名人,并写出他们留传下来的名言或者事迹。(2分)
5、名著往往是“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磨脑子”的书。请从下面名著中任选一部,简要地写出你熟悉的一个情节,并说说对这一情节的体验和感悟。(2分)
名著:《水浒传》、《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童年》、《鲁滨逊漂流记》
情节:
体验和感悟: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6-11题(12分)
(①)见渔人,乃大惊,问(②)所从来,(③)具答之。(④)便要(⑤)还家,(⑥)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之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闻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⑦)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⑧)皆出洒食。(⑨)停数日,(⑩)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6、文中的括号内应填“渔人”的是(只填序号) ,应填“村人”的是 (1分)
7、用原文回答。(4分)
①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②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③“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④“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8、指出本段的通假字“ ”同“ ”,意思: (1分)
9、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2分)
①绝境: ②无论:
10、翻译最后一句:“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2分)
11、读文中划曲线的句子,请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什么?(2分)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2—14题(9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运则忧其居。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2、在文段中找出下列词的反义词。(2分)
喜-( ) 民-( ) 进-( ) 忧-( )
13、文段中“进”照应 ,“退”照应 (1分)
14、文段中作者巧妙地用两个设问句来逐层深入地阐明观点。第一个设问句先从 面说,后从 面说,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突出一个 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句,将文势推向高潮,从而提出 的论点。(2分)
15、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16、用一组对偶句写出你的志向和抱负,要求哲理深蕴,志向高洁,并阐述以此句作为抱负追求的理由。(2分)
四、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7-20题(7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林壑尤美 ②翼然临于泉上
③寓之酒也 ④醉翁之意不在酒
18、文段中明白地道出文章主旨的一句是哪一句?(1分)
19、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译文:
20、写出本段文字的大意。(2分)
五、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4题(8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 月 湖 水 平,涵 虚 混 太 清。
气 蒸 云 梦 泽,波 撼 岳 阳 城。
欲 济 无 舟 楫,端 居 耻 圣 明。
坐 观 垂 钓 者,徒 有 羡 鱼 情。
21、哪两句诗写出了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气势?(2分)
22、“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是借用古人的一个成语 的意思来写的,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2分)
23、文中加点的两个词“蒸”、“撼”好在哪里?(2分)
24、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2分)
六、作文(40分)
亲友相聚,与家人、亲朋会有亲密的对话;遨游书海,与作者、作品会有平等的对话,走近自然,与山川、树木会有亲切的对话……请以“对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
以上为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八单元试卷答案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八单元试卷答案 篇3
一、需要注意的字音
更改着地违背的确
丢尽试验仍旧当做
二、组词
辩()奉()托()宣()
辨()捧()拖()喧()
忘()备()容()傍()
妄()奋()荣()磅()
巷()澈()缸()徽()
港()撤()卸()微()
锈()辉()聋()
绣()挥()袭()
更gēng背bèi的dí着zháo
Gèngbēidìzhuó
应yīng重zhnɡ都dōu落lu
Yìngchónɡdūlà
三、写出近反义词
近义词:
寻常——更改——责备——
解释——的确——仍旧——
全神贯注——
反义词:
寻常—违背—荒凉—
细致—责备—正确—
激烈—骄傲—全神贯注—
四、在()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诧异的()不停地()仪态()
新鲜的()痴痴地()情绪()
贫瘠的()抱歉地()身材()
五、按要求写成语(各写四个)
1、形容人的精神和意志的
2、带有“一”字的
六、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大家怀着愉快的心情和轻松的步伐走进校门。
2、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任亚里士多德,把这位希腊哲学家两千多年前的话当做不容更改的真理。
七、填空
1、《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主要讲了()敢于挑战权威的事,他是一个()的人。
2、结合实际谈对于“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想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这句话的理解:(
)。
3、罗丹是()国著名的(),他的著名雕塑有(
),他告诉人们(),他鼓励人们()。
4、《鱼游到了纸上》按照()顺序写的,主要讲了()的\'()。这为青年是一个()的人。
5、“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出现了()次,“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是(
)。
6、很多人都爱鱼,但这个青年爱得很“特别”,因为(),具体表现在(
)。
7、罗丹能成为世界著名的雕塑家,一位聋哑青年能画出高水平的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8、我认识了一位()的青年,他高高的(),长得很(),一对大眼睛()得就像()。
9、那位青年静静地画着,他有时(),把金鱼的每个部位()地画下来,像()那样细致;有时又(),很快画出金鱼的(),仿佛金鱼在()。
八、对下面“”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表示特定称谓②表特殊含义,需要强调③具有特殊含义
1.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2.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3.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4.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以上为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八单元试卷答案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八单元试卷答案 篇4
一、语言积累运用(27分)
1.⑴坐看云起时。⑵气蒸云梦泽。⑶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⑸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⑴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⑵B
3.⑴C?⑵D?⑶C?⑷①官渡之战:袁绍率十万大军进驻官渡,企图消灭曹操的军队。谋士许攸遭疑投降曹操,并且提供了许多情报。曹操得知袁绍在乌巢囤积了大量粮草,立即亲率精锐军队连夜奔袭乌巢。而袁绍只派少量骑兵救援乌巢,仍然留主力进攻官渡。由于乌巢粮草被烧光,袁军上下恐慌。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②陆逊火烧连营:刘备为报仇,率大军攻吴。陆逊坚守不战,双方对峙。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因天热难耐,刘备让蜀兵避暑林中,犯下大忌。陆逊见时机已到,借东南风火烧蜀军联营。刘备损兵折将,全面溃败,幸亏赵云救驾,才逃到白帝城,后羞恨病故。
二、语言综合运用。(8分)
1.仿写:人生是一块土地,心灵是种子。既可繁花似锦,也可荒草满园。(4分)(本体与喻体之间有内在联系2分,结尾两句概括出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2分)?2.①言外之意:该生不遵守纪律,没有按时进教室。(2分)②你说的话:请同学们以后按时进教室;作为学生要树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按时进教室是对课堂纪律的遵守,对同学和老师的尊重。(2分)
三、文言文阅读(65分)
(一)《桃花源记》(28分)
1.①邀请。②都,全。③妻子和儿女。④不要说?2.村人,村人,村人,渔人3.①(村人)问(渔人)从哪儿来,(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②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6.叹惋外面世界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外面的人们遭受了如此大的磨难7.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8.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平”与“平等和谐自足”两点每点各2分)
(二)《湖心亭看雪》(19分)
1.①止,停。②只有。③怎么。④等到2.①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②我勉强喝了几大杯后告辞,(我)问他们的姓氏,(他们回答我)说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3.崇祯;怀念故国的深情?4. 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5.白描手法;简洁概括,宛如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却巧妙地将一个微观而丰富的\'世界置于宏观而简洁的背景之中,人与自然共同构成一幅和谐统一,悠远脱俗,富有意境的绝美图画。
6.①手法不同:张文用白描手法,西湖奇景与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柳文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3分)②情感不同:张文痴情山水,抒发了孤高自赏的孤怀雅兴,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玉洁冰清的坚贞操守,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以及深挚的湖山隐逸之思;(2分)柳文借山水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2分)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8分)
1.①派。②代词,你。③离开。④繁重,使人难以忍受?2.①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②现在我的儿子又(被虎咬)死了?3.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老虎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4.记叙(描写);反衬(对比)。
5.苛政猛于虎也。可见封建制度下统治者的暴政比吃人的老虎更加可怕,这里借老虎表现了对古代劳动人民承受苛捐杂税的同情,和对这种制度的不满。
语文网提供的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题大家要认真阅读,更多试题复习尽在语文网。
以上为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八单元试卷答案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八单元试卷答案 篇5
一、积累与应用(30分)
1.课文默写填空。(10分)
①足蒸暑土气, 。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 。
③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④吾 , ,故逐之。
⑤山河破碎风飘絮, 。
⑥《山坡羊·潼关怀古》中高度概括了历代人民共同遭遇的句子是:“ ; !”
⑦《过零丁洋》中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 ? 。”
2.把下列相关的内容连接起来。(4分)
作者 朝代 作品
孟子 东晋 《聊斋志异》
左丘明 清 《搜神记》
干宝 春秋 《孟子》
蒲松龄 战国 《左传》
3.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2分)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行拂乱其所为
又何间焉 入则无法家拂士
夫战,勇气也 须眉毕见
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 路转溪桥忽见
4.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①干戈寥落四周星( )
②零丁洋里叹零丁( )
③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④望西都,意踌蹰。( )
5.“东风不与周郎便”,这个诗句使人联想到取自三国故事的一个8字成语: , 。(2分)
6.“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克掉强的著名战例。请再举出这样的一个古代战例: 。(1分)
7.《劳山道士》通过讲述王生到劳山拜师学艺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8.“一鼓作气”原指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现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口气把事情完成。请用后一个含义造句。(2分)
一鼓作气:
9.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要求紧接上文,另举一个例子,句式要与画波浪线的一句相同。(3分)
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涉山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辍,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1——7题。(21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
故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是 人 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百里奚举于市( ) 空乏其身( )
所以动心忍性( ) 困于心,衡于虑( )
3.指出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益:曾益其所不能( ) 余益鼓勇上( )
②拂:行拂乱其所为( ) 入则无法家拂士( )
4.把下面句子译成白话文。(3分)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5.第一段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迹,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2分)
6.用文中句子填空。(5分)
①孟子认为对“是人”磨炼的目的是:“ , 。”
②课文从反面论述经受磨炼的益处是:“ , , 。”
7.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所论述的观点(20字内)。(2分)
(二)阅读《曹刿论战》(节选),完成1——7题。(18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分)
又何间焉( ) 衣食所安( )
小信未孚( )
2.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何以战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
必以分人 公问其故 小大之狱
3.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请解释其句中意思。(3分)
①齐师伐我( ) ②牺牲玉帛( )
③小大之狱( )
4.把下面句子译成白话文。(3分)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5.按提示,填入文中句子。(3分)
①体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一个词语是:“ 。”
②曹刿晋见鲁庄公的主要原因是“ , 。”
6.为什么曹刿强调“忠之属”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2分)
7.根据上文内容,简单评价曹刿的形象。(2分)
(三)根据《干将莫邪》(节选),完成1——5题。(14分)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入山行歌( ) ②两手捧头及剑奉之( ) ③王如其言( )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王即购之千金 儿闻之,亡去
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 亡羊补牢
于是尸乃仆 闻王购子头千金
此乃勇士头也 不负子也
3.把下面句子译成白话文。(3分)
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
4.干将的儿子赤决心为父报仇,哪些描写表现了这一点?(3分)
5.文中的“客”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四)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6题。(17分)
西游 后 传
话说安史之乱后,大唐由盛转衰,日子一天不如一天。
正当唐玄宗苦恼之时,一道士求见,表示自己愿为大唐效力。他向唐玄宗透露,如来佛祖手中,有一《极品经书》,只要得到它,便可国泰民安,保住大唐基业。一听救国有方,唐玄宗龙颜大悦,要设宴答谢道长,并希望道士帮忙。不料,道长只是轻轻一笑,说:“您的手下人才济济,何需我来凑热闹!”说罢,化作一股青烟,飘然而去。
唐玄宗左思右想,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无奈之下,只好请来修成正果的唐僧师徒四人,唐僧接到圣旨,心情激动,说:“阿弥陀佛,贫僧为国效力,义不容辞!”
话说第二天,唐僧跨上白龙马,一行四人又出发了。照样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后,他们来到了万佛殿。净身之后,他们如愿以偿地见到了如来佛祖。说明来意,如来摇着头歉意地说:“你们不远万里再次来到这里,真不容易!可不幸的是,这本经书刚刚被大不列巅国的使臣取走。”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一切只能听上天的安排了!”
师徒四人只得扫兴而归。在归途中,悟空打死了江河中的一条大鱼。在剖鱼过程中,八戒意外地发现鱼腹中有一本青黄且发着紫光的书——竟然是《极品经书》。原来大不列巅的使臣过河时,一不小心翻入江中,葬身鱼腹了。
欣喜若狂的师徒四人回到长安,把书交给了唐玄宗。四人加官封侯自是不用说,唐玄宗还特意举行了一个盛大的仪式,把经书供于佛堂之上,供万人敬仰。其实,《极品经书》上记载的乃是深奥的治国之道,遗憾的是,唐玄宗一直没有读过一页,只是把它当作摆设装饰着大唐。大唐自然没有摆脱历史的命运了。
1.唐玄宗即唐朝皇帝 ,长安在今 市一带。(2分)
2.本文想象奇妙,将 的历史和 的故事巧妙糅合起来,形成故事新编。(2分)
3.根据下面提示,概括文章的情节(不超过方框字数)。(5分)
(唐玄宗危难时) (难寻合适人选时) (经书被取走后)
→ →
(师徒归途中) (返回长安后)
→ →
4.本文构思奇特,悬念迭出。你认为其中最出乎意料,颇有戏剧性效果的一个情节是什么?(2分)
5.文中表现了唐僧师徒的什么精神?(3分)
6.文章结尾令人回味无穷,请简要谈出你的一点感受,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3分)
参考答案
一、1.略2.略3.D4.①战争②孤苦的样子③只④感慨万千,非常痛心 5.万事俱备,只欠东风。6.示例:官渡之战7.只有不畏艰辛,才可能取得某种成就,否则只可能到处碰壁,落得可笑的下场。 8.略9.示例:如果没有司马迁实地考察,搜集史料,没有他忍辱负重,发奋著述,岂能有不朽之作《史记》的诞生!
二、(一)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
故 天/ 将 降 大 任/ 于是 人 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百里奚举于市(提拔,起用) 空乏其身(穷困,缺乏)
所以动心忍性(用这些来) 困于心,衡于虑(阻塞)
3.指出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益: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余益鼓勇上(更加)
②拂:行拂乱其所为(违反,阻挠) 入则无法家拂士(辅佐)
4.把下面句子译成白话文。(3分)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个人的`心事)要人脸色上表现出来,从声音上表达出来,然后才能被人所了解。
5.第一段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迹,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在经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非凡的事业。(2分)
6.用文中句子填空。(5分)
①孟子认为对“是人”磨炼的目的是:“动心忍性 , 曾益其所不能 。”
②课文从反面论述经受磨炼的益处是:“ 入则无法家拂士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7.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所论述的观点(20字内)。(2分)
忧患可以使人生存发展,安乐享受必导致灭亡。
(二)1.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分)
又何间焉( 参与) 衣食所安(养生的东西)
小信未孚( 使人信服)
2.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B )。(2分)
何以战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
必以分人 公问其故 小大之狱
3.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请解释其句中意思。(3分)
①齐师伐我( 军队) ②牺牲玉帛(猪、牛、羊等祭品)
③小大之狱(案件)
4.把下面句子译成白话文。(3分)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这是)忠于职守一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5.按提示,填入文中句子。(3分)
①体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一个词语是:“请见 。”
②曹刿晋见鲁庄公的主要原因是“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
6.为什么曹刿强调“忠之属”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2分)
曹刿认为大小案件按照实情处理是关系百姓的大事,是君王在忠于职守,百姓就会信任你,支持你。因此得民心是作战的基本条件。
7.根据上文内容,简单评价曹刿的形象。(2分)
国难当头,曹刿能挺身而出,主动请缨,表现出为国分忧的爱国精神。“位卑不敢忘忧国。”他富有深谋远虑,深知取信于民的重要性。
(三)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入山行歌(哭唱) ②两手捧头及剑奉之( 进献) ③王如其言(按照)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2分)
王即购之千金 儿闻之,亡去
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 亡羊补牢
于是尸乃仆 闻王购子头千金
此乃勇士头也 不负子也
3.把下面句子译成白话文。(3分)
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
你年纪轻轻,为什么哭得特别悲伤啊?
4.干将的儿子赤决心为父报仇,哪些描写表现了这一点?(3分)
赤听“客”能为父亲报仇,当即自刎,把自己的头和剑相托“客”,头被煮还怒目圆睁,这些都可以看出赤报仇坚决的刚烈行动。
5.文中的“客”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客”是我国古代十分推崇的侠客形象。他替赤报仇,多方设计,不惜献身杀掉楚王,表现他除暴安良、不负诺言、舍生取义的侠义精神。
(四)1.唐玄宗即唐朝皇帝李隆基 ,长安在今西安 市一带。(2分)
2.本文想象奇妙,将唐朝走向衰亡 的历史和《西游记》的故事巧妙糅合起来,形成故事新编。(2分)
3.根据下面提示,概括文章的情节(不超过方框字数)。(5分)
(唐玄宗危难时) (难寻合适人选时) (经书被取走后)
道长指点 → 唐僧师徒受命 → 师徒扫兴而归
(师徒归途中) (返回长安后)
→ 悟空剖鱼得书→ 盛迎经书
4.本文构思奇特,悬念迭出。你认为其中最出乎意料,颇有戏剧性效果的一个情节是什么?(2分)
经书被大不列巅国使臣取走后,途中葬身鱼腹,后经书失而复得。
5.文中表现了唐僧师徒的什么精神?(3分)
国难当头,能挺身而出,为取经书,战胜艰难险阻,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愿担风险的大无畏气概。
6.文章结尾令人回味无穷,请简要谈出你的一点感受,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3分)
观点示例:唐玄宗梦寐以求的经书,竟是用作摆设物,并非急求治国之道,如此国宝,视如儿戏,置国难于不顾,是十分昏庸的。(另:作者把大唐的衰亡归结于未得经书的真传,是不合历史的观点的,因为大唐的盛衰有着极其复杂的时代原因,而非一本经书解决得了的。)
以上为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八单元试卷答案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八单元试卷答案》全文内容,如《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八单元试卷答案》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八单元试卷答案》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八单元试卷答案》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