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倔强
自我的倔强1
我是一名深思熟虑且有抱负的女孩,虽然每个人都需要自信,但我的自信却不一般。正是这种独一无二的自信印证了一句话:“聪明反被聪明误!”因此,我选择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角色——英语的小“反对派”。
比如,在同学之间讨论英语的时候,我会在一旁插嘴道:“学习英语有什么用?又不走出国门,与其把精力花在这上面,不如把这些功夫放在其他的科目上吧!”这句话仿佛提醒着我: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适合不适合。我甚至曾天真地以为所有人都喜欢这样说话。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战斗力”逐渐增强,一星期后的英语期末成绩揭晓了,看着老师担忧的脸庞,我知道我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放学后,老师告诉我可以到她的办公室里坦诚地交流一下。“会不会把我调到别的班级?”我心里不禁猜测。然而,当我走进办公室,看到老师的严肃表情,我又默默地点了点头。
几个月过去了,当我再次走进那个熟悉的教室,我向老师道歉并请求让她转达我的意愿。听到我的话语,老师显然有些生气,但她仍然让我继续在课堂上听课,并安慰我说,如果将来我对英语的学习有困难,可以找她帮忙。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终于考上了理想的中学,制定了明确的目标。但与此同时,我发现我的目标似乎与英语紧密相连。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在每一节课中都努力学习英语,并抽空复习。尽管如此,我还是感到很吃力。我不禁感叹:如果没有当时不再倔强,现在也不会面临这样的状况。
所以我想对大家说:“还是好好学英语,不要变成现在的我。最后,我为之前被我影响的同学和英语老师道歉。”
自我的倔强2
记得那时候我还是个小小的学生,在老师的身边悄悄地观察着他们的一举一动。我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只是静静地听着他们谈话,暗自揣测他们的意图。
那年我还只是个小学生,对于什么是倔,我还不是很明白。于是,我试图通过自己的理解和猜想来回应他们的话,心里忍不住沾沾自喜。然而,当老师看到我时,我立即意识到自己闯祸了。
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那些年来自己积累起来的倔强并非无理取闹,而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我决定回顾过去,思考这种倔强是否过于强烈,以免对自己造成伤害。
然而,在课堂上,当我看到同学们正专心致志地做练习题时,那股倔强却又再次爆发出来。我内心充满了矛盾,纠结于如何平衡自己的倔强,同时又要保持团队的和谐。
在课堂上,我尝试以一种谦虚的态度将自己的困惑告诉了老师。虽然被批评了,但我却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反思自己的错误,并决心改正。
之后的日子里,我开始更加谨慎地对待自己的倔强。每当遇到难题,我会去寻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独自承受压力。我也学会了调整自己的态度,积极面对问题,因为我知道,只有这样,我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超越自我。
从那次事件中,我明白了倔强并不可怕,它能激励我前进,让我有更强的信心和毅力去面对挑战。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不会忘记那份倔强,因为它是我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
自我的倔强3
我原本一直是个坚强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要得到认可,说话要有分寸,否则就会被视为倔强。我说去哪里,其他人必须听我的。然而从那以后,我不再倔强。
那时候正在下雨天,7岁的时候,我看见班上的其他女生都有芭比娃娃玩,心里很不舒服。我可不想被妈妈说是因为我还不够大,就不应该想要这样的玩具。所以我就对爸爸说,我也要一个芭比娃娃。
爸爸听了之后,并没有马上答应我,他坚持要跟我一起去商店购买。然后妈妈坚决反对,认为我没有理解到家里的压力和付出,一直在任性依赖。
妈妈严肃地看着我,责备道:“你应该学会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想法。”我一听之下,气得眼泪都出来了。我告诉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一直依赖父母。
爸爸赶紧跑过来,安慰我说:“别哭了,妈妈这不是在批评你,是在为你着想。现在的你还太小,不应该养成这样的习惯。”我听着爸爸的话,感到十分惭愧和内疚。
看着妈妈因为我的任性而皱眉的面孔,看着爸爸满头的银丝,看着自己的眼泪,我突然明白了父母的艰辛和不易。从那天开始,我做出了一个改变:我不再倔强,而是努力成为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我知道这需要时间,但我愿意为此付出努力。因为我明白,无论我现在多么强大,都不能忘记我最初的倔强,也不能忘记父母的爱和期望。我会用实际行动证明,我是他们最好的儿子,他们会为我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