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诚信的历史故事10个
1. 曾子杀猪:曾子的妻子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
2. 商鞅立木取信:商鞅为了推行新的法令,让人在都城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两。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两黄金。
3. 季布一诺千金: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
4. 韩信报恩:韩信落魄的时候,一个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不忘旧恩,奉黄金千两以漂母。
5. 王褒守信:皇甫绩是隋朝有名的大臣。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难以维持家里的生活,就带着他回到娘家住。外公见皇甫绩聪明伶俐,又没了父亲,怪可怜的,因此格外疼爱他。
6. 晏殊诚实: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 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
7. 李勉葬银:李勉是唐朝人,从小就喜欢读书,并且注意按照书上的要求去做。时间长了,就成了习惯,培养出了诚信儒雅的君子风度。有一次,他去旅行,住在一家旅馆里。正好遇到一个准备进京赶考的书生,也住在那里。两人一见如故,于是经常在一起高谈阔论,讨论学问,成了好朋友。
8. 魏文侯守信:魏文侯与掌管山泽的官员约好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文武百官开怀畅饮,天又下起雨来。魏文侯正要去赴约,左右官员们说:“今天您喝得这么高兴,天又下雨,您将要到哪里去呢?” 魏文侯说:“我与掌管山泽的官员约好去打猎,虽然现在很快乐,难道我可以不遵守约定吗?” 于是魏文侯亲自前往,停止了酒宴,取消了打猎。
9. 宋濂借书:宋濂小时候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 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10. 华盛顿与樱桃树:华盛顿小时候,父亲送给他一把小斧头。他很想试试这把小斧头快不快,于是就把父亲心爱的樱桃树砍倒了。父亲回来后,非常生气,质问是谁砍倒了樱桃树。华盛顿心里虽然很害怕,但还是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听了,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高兴地说:“我宁愿损失一千棵樱桃树,也不愿你说一句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