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裁作文 > 建议书 > 《读唐诗》歌词打印

《读唐诗》歌词打印

时间:2025-04-27

  《读唐诗》,由魏德泮作词,谷建芬监制、作曲,张宏光编曲,收录于《新学堂歌》、《20××全国儿童歌曲大奖赛:获奖歌曲50首》专辑中,将优秀的古诗歌谱成音符,易于孩子在优游的唱歌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乐感。

《读唐诗》歌词打印 篇1

  一、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简要概括每联的内容。

  首联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颔联写离情的缠绵,颈联从室内转到户外所见,尾联写友人远去盼望再相聚。

  2、首联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简要分析。

  用了拟人的手法。“吐”“对”分别写出了离别的筵席将结束,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吐”字使人想到亲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凝滞青烟出神的神情,“对”字写除了举杯劝酒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3、颈联两句写什么时间的情景?“隐”“没”两字有何作用?

  颈联两句写的是黎明时分。这两句承上文写把杯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隐”“没”两字表明时间过得太快,似乎在催人分手,从而传达处依依惜别之情。

  二、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1、本诗中最能揭示主题的词是什么?作者在本诗中表达出来什么思想情感?

  归思宦游人面对春日美景思念家乡的感情

  2、“独有”“偏惊”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表现了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只有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对自然界不同季节的变化感到特别新奇。

  3、中间两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体会“出”“渡”“催”的妙处。

  中间两联写了江南早春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诗人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诗人思乡之情。

  “出”“渡”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将原本不易觉察的物候迁移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感受到春光地脉搏和动感。“催”字突出了江南春鸟一声紧似一声地鸣叫的特点,以拟人的手法赋予淑气以人的情态,表现春气之浓。

  4、明代胡应麟称“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请就第二、第三两联的写景特色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颔联、颈联紧承“物候新”来写春色。颔联是远景,颈联是近景。“催”“转”这两个动词将春天使万物复苏的动态表现得具体细致,用语精练传神。远景的壮阔与近景的细微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有姿有彩、动静交错的春景图。

  三、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赏析颔联和颈联。

  颔联“牙璋”句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牙璋”是皇帝调兵的信符,“凤阙”是皇宫的代称。诗人用这两个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铁骑”句写唐军已经神速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绕”形象写出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这两句对仗工整,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句中也对,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颈联两句写战斗,用景物描写烘托。“雪暗”句从视觉出发写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风多”句从人的视角出发写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以象征军队的“旗”“鼓”,表现出征将士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奋勇杀敌的悲壮激励场面。

  2“自”“照” “绕” 在诗歌中起到怎样的表达作用?

  “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照”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烽火的猛烈,战火的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

  3、最后两句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表现了怎样的\'现实和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了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4、全诗采用的表现手法,首联采用的写法,先交代,中间两联采用的写法,描写,尾联采用的写法,表达。全诗富有主义色彩

  虚实结合,;实写;赴边缘由及心中所感;虚写;想象中军威雄壮、战况激烈的情形;实写;投笔从戎,为国赴边的强烈愿望;浪漫。

  四、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首联写出了滕王阁的什么特点,用哪个词表达?作者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场景,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特点:高“临”字突显了滕王阁的高耸

  诗人描绘了一幅坐着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的豪华场面,反衬了现实的凄凉,表达了诗人对繁华易逝,兴衰无常的感慨。

  2、颔联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以上为《读唐诗》歌词打印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读唐诗》歌词打印 篇2

  一。默 写(每空1分,共32分)

  1。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2。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4。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忆江南?

  5。 莫听穿林大叶声,何妨吟笑且徐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常记平山堂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7。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跛而望矣, 。

  11。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___________________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___________________ 。

  13。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__________________,蓦然回首, ___________________。

  14。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6。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滋润/蕴含 赡养/瞻仰 调试/调和

  B、对峙/嗜好 竣工/英俊 强迫/倔强

  C、造诣/逃逸 堤岸/提拔 抹黑/抹布

  D、湖畔/装扮 怄气/枢纽 阻塞/边塞

  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公共汽车正在行驶中,前面一骑摩托车的男子突然变向横穿马路,眼看两车就要相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车上乘客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议论纷纷,怨声载道。那翻倒在地的骑摩托车男子迅速爬起来,一阵东张西望之后,未见交警身影,继而义无反顾,翻身上车,扬长而去。司机不禁怒形于色,大声斥责那违反交通规则的男子。

  A、扣人心弦 B。怨声载道 C。义无反顾 D、怒形于色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人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B、煨桑是一种既古老又普遍的藏俗,有着固定的仪式:先把柏树枝和香草堆在山头或河岸的空地上,中间放上糌粑或五谷,然后洒上几滴水,点燃以祭祀神灵。

  C、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D、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禹贡》主要以山脉、河流和海洋为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区分为九州,不受当时诸侯割据形势的局限,把广大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分别阐述九州的山川、湖泽、土壤、物产等,是自然区划思想的萌芽。

  ②此后,主要论述疆域、政区建制沿革的著作不断涌现,除正史有地理志外,各省、府、州、县也多编有地方志。

  ③《山经》以山为纲,综述远及黄河和长江流域之外的广大地区的自然条件。

  ④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是中国第一部疆域地理著作。

  ⑤中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是战国前后出现的《山经》和《禹贡》。

  A、⑤③①④② B、⑤③①②④ C、④②③⑤① D、④②③①⑤

  三。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②。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伞,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注]①散吏:闲散的官员。②海昏:地名。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振作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 收留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 前往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 愉快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

  A、因家庐江寻阳焉 弘因阵乱突围而出

  B、时有与访同姓名者 与贼战,斩首数百

  C、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 访作长岐枨以距之

  D、弘大掷宝物于城外 又破之,奔于临贺

  7、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 ) (3分)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

  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C、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亲临前线指挥。他既英勇果断,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战屡胜。

  D、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轻举妄动。

  9、断句和翻译。(10分)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4分)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②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

  四。诗 歌 赏 析:(三题,共21分)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2、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①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②去。

  (注:①谩有,意思是“空有”或“徒有”。②三山,指传说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1)从词的风格来看,前一首属于 派,后一首属于 派;从词的结构来看,苏词下片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主要是运用了 修辞格,李词上、下两片一气呵成、关联紧密,主要是 这一修辞格运用得当。(4分)

  (2)对苏词“枝上柳絮吹又少”句中“又”字的运用,评论家向来赞赏有加;对李清照这首《渔家傲》,人们极为欣赏它于尺幅之中多处用典而又能做到“简净自然,浑化无迹”。请于上述两个方面选其一作出具体解释。(4分)

  答:

  3。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20××高考?广东卷)

  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

  吕本中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参考答案

  二。选择(15分,每小题3分)

  1。D(A项分别是rùn/yùn shàn/zhān tiáo/ tiáo;B项zhì/shì jùn/jùn qiǎng/jiàng;C项yì/yì tī/tí mǒ/mā;D项pàn/bàn u/shū sè/sài)

  2。D(A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B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群众普遍不满。C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回顾;D怒形于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A选项不合语境,因为扣人心弦特指文章等艺术品打动人。C选项义无反顾乱用褒贬。B选项虽然能表示车上乘客愤怒,但是这个词更多指民怨,所以用在这里范围不合理。D选项“怒形于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虽然读起来有点别扭,但确实符合语境的。

  3。B(A“反而”使用不当;C“改善”缺宾语,在“缺乏”后缺增加“情况”;D句式杂糅,“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改为“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或“都是靠电磁力来实现的”。

  4。B(按总分结构排序。)

  三。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20××高考?广东卷)

  5。C(A应为“赈济”;B应为“抓获、扣留、收监”;D应为“高兴地降服”)

  6。A(A于是、就;趁机。B跟、同。介词。C来、用来。连词。D到。介词。)

  7。B(“之”代他,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8。C(A“厉武将军”是丁乾的官名,而非元帝所封周访的官名。B文中“被皇帝赏识”并非因“蒙冤不会忍气吞声”,文中指的是“帝不罪之”。D把“采纳”误解为“收集粮食等军需品”。)

  9。访练兵简卒 / 欲宣力中原 / 慨然有平河洛之志 / 善于抚纳士众 / 皆为致死 / 闻敦有不臣之心 / 访恒切齿 / 敦虽怀逆谋 / 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翻译(1)当时陶侃担任闲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的官职,与他结为好友,并把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

  (2)人们往往有一些优点,很少不自己称赞自己的,你的功劳那么大,却没有说一句,这是为什么呢?

  四。诗 歌 赏 析:

  1。(1)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2)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 (1)婉约 豪放 顶真 设问

  (2)解释前一点:着一“又”字不仅准确地写出了容易撩人愁绪的飞絮越吹越少的情景,(2分)更精妙婉曲的是,“又”字还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正自然流露于这“又”一次的观看之中。(2分)

  解释后一点:①李词中“我报路长嗟日暮”一句从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化用而来,表达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②“九万里风鹏正举”是化用《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之语,既照应上片乘船渡海所见的海天相接之景,又铺垫了后二句借风力游三山的述怀。③“三山”之典既抒发胸中怀才不遇的愤懑,又表现了对黑暗现实不满,还表现了对没有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生活的强烈向往。(每一用典,说明出处1分,说明意图1分。答对两点即给全分。

  3。(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3)醉里挑灯看剑 沙场秋点兵。

  以上为《读唐诗》歌词打印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读唐诗》歌词打印 篇3

  一.默 写(每空1分,共32分)

  1.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2.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4.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忆江南?

  5. 莫听穿林大叶声,何妨吟笑且徐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常记平山堂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7.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跛而望矣, 。

  11.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___________________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___________________ 。

  13.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__________________,蓦然回首, ___________________。

  14.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6.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0××高考?广东卷)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滋润/蕴含 赡养/瞻仰 调试/调和

  B、对峙/嗜好 竣工/英俊 强迫/倔强

  C、造诣/逃逸 堤岸/提拔 抹黑/抹布

  D、湖畔/装扮 怄气/枢纽 阻塞/边塞

  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公共汽车正在行驶中,前面一骑摩托车的男子突然变向横穿马路,眼看两车就要相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车上乘客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议论纷纷,怨声载道。那翻倒在地的骑摩托车男子迅速爬起来,一阵东张西望之后,未见交警身影,继而义无反顾,翻身上车,扬长而去。司机不禁怒形于色,大声斥责那违反交通规则的男子。

  A、扣人心弦 B.怨声载道 C.义无反顾 D、怒形于色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人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B、煨桑是一种既古老又普遍的藏俗,有着固定的仪式:先把柏树枝和香草堆在山头或河岸的空地上,中间放上糌粑或五谷,然后洒上几滴水,点燃以祭祀神灵。

  C、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D、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禹贡》主要以山脉、河流和海洋为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区分为九州,不受当时诸侯割据形势的局限,把广大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分别阐述九州的山川、湖泽、土壤、物产等,是自然区划思想的萌芽。

  ②此后,主要论述疆域、政区建制沿革的著作不断涌现,除正史有地理志外,各省、府、州、县也多编有地方志。

  ③《山经》以山为纲,综述远及黄河和长江流域之外的广大地区的自然条件。

  ④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是中国第一部疆域地理著作。

  ⑤中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是战国前后出现的《山经》和《禹贡》。

  A、⑤③①④② B、⑤③①②④ C、④②③⑤① D、④②③①⑤

  三.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20××高考?广东卷)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②。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伞,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注]①散吏:闲散的官员。②海昏:地名。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振作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 收留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 前往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 愉快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

  A、因家庐江寻阳焉 弘因阵乱突围而出

  B、时有与访同姓名者 与贼战,斩首数百

  C、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 访作长岐枨以距之

  D、弘大掷宝物于城外 又破之,奔于临贺

  7、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 ) (3分)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

  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C、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亲临前线指挥。他既英勇果断,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战屡胜。

  D、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轻举妄动。

  9、断句和翻译。(10分)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4分)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②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

  四.诗 歌 赏 析:(三题,共21分)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2、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①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②去。

  (注:①谩有,意思是“空有”或“徒有”。②三山,指传说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1)从词的风格来看,前一首属于 派,后一首属于 派;从词的结构来看,苏词下片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主要是运用了 修辞格,李词上、下两片一气呵成、关联紧密,主要是 这一修辞格运用得当。(4分)

  (2)对苏词“枝上柳絮吹又少”句中“又”字的运用,评论家向来赞赏有加;对李清照这首《渔家傲》,人们极为欣赏它于尺幅之中多处用典而又能做到“简净自然,浑化无迹”。请于上述两个方面选其一作出具体解释。(4分)

  答:

  3.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20××高考?广东卷)

  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

  吕本中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参考答案

  二.选择(15分,每小题3分)

  1.D(A项分别是rùn/yùn shàn/zhān tiáo/ tiáo;B项zhì/shì jùn/jùn qiǎng/jiàng;C项yì/yì tī/tí mǒ/mā;D项pàn/bàn u/shū sè/sài)

  2.D(A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B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群众普遍不满。C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回顾;D怒形于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A选项不合语境,因为扣人心弦特指文章等艺术品打动人。C选项义无反顾乱用褒贬。B选项虽然能表示车上乘客愤怒,但是这个词更多指民怨,所以用在这里范围不合理。D选项“怒形于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虽然读起来有点别扭,但确实符合语境的\'。

  3.B(A“反而”使用不当;C“改善”缺宾语,在“缺乏”后缺增加“情况”;D句式杂糅,“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改为“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或“都是靠电磁力来实现的”。

  4.B(按总分结构排序。)

  三.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20××高考?广东卷)

  5.C(A应为“赈济”;B应为“抓获、扣留、收监”;D应为“高兴地降服”)

  6.A(A于是、就;趁机。B跟、同。介词。C来、用来。连词。D到。介词。)

  7.B(“之”代他,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8.C(A“厉武将军”是丁乾的官名,而非元帝所封周访的官名。B文中“被皇帝赏识”并非因“蒙冤不会忍气吞声”,文中指的是“帝不罪之”。D把“采纳”误解为“收集粮食等军需品”。)

  9.访练兵简卒 / 欲宣力中原 / 慨然有平河洛之志 / 善于抚纳士众 / 皆为致死 / 闻敦有不臣之心 / 访恒切齿 / 敦虽怀逆谋 / 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翻译(1)当时陶侃担任闲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的官职,与他结为好友,并把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

  (2)人们往往有一些优点,很少不自己称赞自己的,你的功劳那么大,却没有说一句,这是为什么呢?

  四.诗 歌 赏 析:

  1.(1)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2)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 (1)婉约 豪放 顶真 设问

  (2)解释前一点:着一“又”字不仅准确地写出了容易撩人愁绪的飞絮越吹越少的情景,(2分)更精妙婉曲的是,“又”字还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正自然流露于这“又”一次的观看之中。(2分)

  解释后一点:①李词中“我报路长嗟日暮”一句从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化用而来,表达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②“九万里风鹏正举”是化用《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之语,既照应上片乘船渡海所见的海天相接之景,又铺垫了后二句借风力游三山的述怀。③“三山”之典既抒发胸中怀才不遇的愤懑,又表现了对黑暗现实不满,还表现了对没有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生活的强烈向往。(每一用典,说明出处1分,说明意图1分。答对两点即给全分。

  3.(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3)醉里挑灯看剑 沙场秋点兵。

  以上为《读唐诗》歌词打印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读唐诗》歌词打印 篇4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译注】

  荷叶初生时,春恨已生。荷叶枯时,秋恨又成。

  【说明】

  李商隐妻子王氏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秋病故,此篇当为李商隐大中十一年(857)秋暮独游曲江之作。此诗前二句写荷叶的“生”与“枯”,暗示人生的变化;后二句感叹尽管自己此身尚存此情长在,无奈逝者已矣,格调无限凄惋,将前两句所蕴含的绵绵深情推向无以复加的新境。

  【赏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诗的开头便用沉重的语气诉说作者内心的憾恨。这两句把无情的荷叶化为有情之物,仿佛荷叶的生、枯都与诗人的哀思有关。句中春生、秋枯,恨生、恨成映衬对比,更丰富了诗的内涵。这样,诗的前半从语气、字句、修辞、写法诸方面无不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悼亡的沉痛之情。连用两个“荷叶”,说明荷在作者心中的分量之重。这首诗一般认为是作者悼念亡妻所作,也有人认为诗中别有一段爱情故事。

  相传李商隐与王氏结合以前,曾有一恋人,小名叫“荷花”。荷花天生丽质,清秀可人,心地善良淳朴;李商隐相貌出众,才华横溢。两人情投意合非常恩爱。后来“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回天无术,只能日夜在病榻前陪伴“荷花”。随着病情的加重,一朵娇艳的“荷花”不幸早早地凋零了。“荷花”的早逝,给诗人带来了无比沉重的打击。后来诗人每见到湖塘里的荷花,心中便泛起阵阵忧伤,他自始至终也不能忘记那清秀美丽的“荷花”姑娘。更多有关荷花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

  “深知身在情长在”,这是呕心沥血的一句心声,更像是诗人对逝去的\'爱人许下的誓言,无限凄惋,将前两句所蕴含的绵绵深情推向无以复加的诗境。末句,由情转景,他似乎在怅望水声,而不是在听水声,视听错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痛至极。以景作结,诗虽然戛然而止,而情却如曲江流水,悠悠不尽,更加衬托了悲的无垠,情的绵长。

  以上为《读唐诗》歌词打印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读唐诗》歌词打印 篇5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

  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

  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

  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

  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

  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

  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

  相思的红豆, 吴山的雪。

  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

  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

  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

  相思的红豆, 吴山的雪。

  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

  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

  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

  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

  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

  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

  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

  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

  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

  相思的红豆, 吴山的雪。

  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

  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

  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

  相思的红豆, 吴山的雪。

  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

  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

  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

  以上为《读唐诗》歌词打印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读唐诗》歌词打印 篇6

  这个暑假,我读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在这本书里,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就是《游子吟》这首诗了。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写的,写出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游子吟》这首诗的就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意思就是:谁说儿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每当我读到这首诗,我就会想起一件事。

  那天下午放学后,外面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可是我没有带伞,就在我焦急万分的时候,看见妈妈带着雨伞来接我了。她快速的向我跑过来,根本不顾雨下得有多大。她把伞递给我,说:“快把伞打好了,别被雨淋到了,要不然会感冒的。”当我们回到家后,我倒没什么事,妈妈却感冒了。她只是在床上休息了一下,就又去做家务了。

  到了晚上,妈妈忍着头痛去帮我做饭,做完饭后,自己饭都没有吃几口,就去睡觉了。

  到了第二天早上,由于我睡过头了,走的时候太匆忙了,导致我忘带了英语课本。可那天早上碰巧是英语课。我心急如焚,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过了几分钟,我看见妈妈气喘吁吁地跑上楼来给我送英语书,送完又匆匆地去上班了。看着妈妈忙碌而操劳的背影,我不仅热泪盈眶。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这首诗给我了一个启发:母爱是无私的,也是伟大的,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让妈妈过上好的日子,不用这么操劳。

  以上为《读唐诗》歌词打印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读唐诗》歌词打印 篇7

  它,能使人平心静气;它,能使人热血沸腾;它,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它就是——唐诗。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在唐朝,李白闯天下,学诗学道,任剑逍遥。每日,他高吟“君不见黄河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放诗句。入夜,他于花间独酌,于月影下舞剑。太白秀口一吐是半个盛唐。”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这样的唐诗尽显豪迈。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在唐朝,王维独处于空山深林之中,看到一抹夕阳的斜晖,透过密林,洒在林中青苔上。此景令他深有感触,以简淡的笔墨写出“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在皓月当空之时,山上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面对如此清幽明净的美景,王维动情地写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样的唐诗如画江山。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在唐朝,安史之乱的践踏,杜甫道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我感受到了他的悲愤。河南河北的收复,杜甫高吟“青春作伴好还乡”,我感受到了他的狂欢。在唐诗中,可以领略爱国人士——杜甫发出的肺腑之音,和唐朝有盛转衰的悲壮。这样的唐诗热血奔腾。

  无论是盛唐,还是衰唐,它都是诗化了的世界,充满诗意,豪迈之情在太白口中一吐便成了千古之情,如画江山在王维手中成了诗境,热血洒落的战争在杜甫诗下尽显其诗意。唐朝,一个诗的时代。

  以上为《读唐诗》歌词打印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读唐诗》歌词打印 篇8

  英国的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宋代的苏轼也曾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两位在文学领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认为,读诗,能够提升人的智慧与情操。放眼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唐朝的诗歌发展最为昌盛,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经典之作。

  年少时,寄居在外公家,外公是诗迷,珍藏的诗书举不胜举。于是,我便轻易读到了《唐诗三百首》。我初识的古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醉过方知酒浓”,一读之下竟欲罢不能,从此,我便沉浸于诗的世界。

  最初读诗,读的是朗朗上口的语句;再读诗,便读出了诗中字词的斟酌;而后,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读出了诗中或悲或喜的故事。我最爱在清风微拂的傍晚,于柳树下,读一首唐诗,或读李白的豪情,在现实中饮酒放歌;或读杜甫的雄浑,让自我多一份忧国忧民;或读白居易的清扬畅丽,在内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读读孟浩然的恬静,品品李商隐的委婉……每当此时,总是心潮澎湃,仿佛自我也是满腹经纶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绝句。

  我向来垂青富含思想的诗歌,因为它们陪我走过了许多坎坷。人生难免有失意的时候,当我考试不利时,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鼓励我突破“行路难”的困境;当我与朋友道别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成为心中的慰藉。诗,融入了我的生活,无论失意得意,无论悲愁欢喜,诗,一向是我不离不弃的知己,是我的精神支柱。

  然而,现代社会迅速发展,许多中华文化被代替甚至被遗弃,对外来事物的狂热追求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忘记了中国的古文化,忘记了唐诗,他们宁愿生活在虚拟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事物。曾有一则新闻报导:近六成的人认为中国人崇洋mei外。应对这个结果,我不禁震惊,难道中国文化的内涵不及外国文化吗?并非如此,相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国文化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粹。试问,如果每个中国人能够多读一首唐诗,多一份对诗歌的热爱,又如何会出现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诗不再只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华文化的缩影。细读唐诗,它能给予你智慧;品读唐诗则能够使其勉励你,鞭策你,使你前行。在纷繁的今日,不妨觅一个清静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诗,来领略其中的感悟。

  以上为《读唐诗》歌词打印 篇8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读唐诗》歌词打印 篇9

  1 做胎教可以读唐诗吗?

  回答:胎教可以选择读唐诗,读唐诗不仅孩子受益,孕妈也受益。

  效果:妈妈们在运用唐诗做胎教时,能够很有感情的去读诵,变换不同的`节奏、语气、语速、语感等,可以从听觉上带给胎儿不同的刺激与效果。

  小贴士:孕期在朗诵唐诗的时候,孕妈一定要带有感情的去朗诵,唐诗不仅能影响胎儿,更能让孕妈心情变得愉悦、安静,这样胎教的效果会更好。

  2 适合胎教的唐诗五则

  1、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以上为《读唐诗》歌词打印 篇9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读唐诗》歌词打印 篇10

  1、最难找的人: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2、最值钱的书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最寂寞的时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4、最孤独的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洲台歌》

  5、白得最快的头:朝如青丝暮成霜。

  6、最长的`马脸: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刚流到腮边。

  7、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

  8、眼力最差的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9、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0、最美的笑: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11、最深的雪:夜来城外三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12、恨的最长的人: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3、最荒芜的地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以上为《读唐诗》歌词打印 篇10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读唐诗》歌词打印》全文内容,如《《读唐诗》歌词打印》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读唐诗》歌词打印》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读唐诗》歌词打印》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