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谦辞课外知识及答案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人的信息素养已变得越来越重要,通常我们会接触到写小学语文谦辞课外知识及答案文案方面写作需求,对于《小学语文谦辞课外知识及答案》不熟悉、不知如何下手的朋友,不妨一起来参考本篇《小学语文谦辞课外知识及答案》是怎么写的吧。
小学语文谦辞课外知识及答案 篇1
语文不仅仅要教会孩子掌握知识点,还要帮助孩子提高阅读的兴趣。从小就培养孩子对语文的喜欢,会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很有帮助。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小学语文谦辞课外知识及答案,希望有所帮助!
1、向别人提起自己的妻子,有一个传统的谦称叫拙荆,你知道荆指的是什么吗?
2、僧人、道士以贫僧贫道自称,是出家人自叹贫穷吗?
3、人们常称自己的文章或书画作品为涂鸦之作。涂鸦这一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4、在文章的标题中,常用到刍议一词,如胡适的文章《文学改良刍议》。你知道刍的读音和意思是什么吗?
5、鄙人常用作自称,鄙是卑鄙恶劣的意思吗?
6、书画家将自己的作品赠送给他人时,常会谦虚地说一句聊供补壁。你知道补壁是什么意思吗?
7、在表示谦虚的时候,做学生的常会说忝列门墙,做朋友的常会说忝在相知之列,做作者的常会说忝为著者之一。你知道忝是什么意思吗?
8、不知道芹菜的人很少,可知道芹献一词的不多。人们在送礼的时候,常把自己的礼品谦称为芹献。你能说出它的来历吗?
9、古代君王以寡人自称,是指自己独身一人吗?
10、人们常把自己的文章称为急就章,意谓自己匆忙完成,难免粗疏。这里的急就二字,是急忙写就的意思吗?
11、在谦辞中,窃也常用于自称。如窃闻窃思窃以为。窃显然不是盗窃义,该怎样正确理解呢?
12、续貂用于谦称续写别人的著作。这一谦辞的由来,你能说出来吗?
答案:
1、荆本为一种落叶灌木的名称,这里指用荆枝做的`髻钗。据《列女传》记载,东汉隐士梁鸿的妻子孟光居家生活俭朴,以荆枝作钗,粗布为裙。后人因以荆妻或者拙荆谦称自己的妻子。
2、不是。晋、南北朝时,僧人自称贫道;唐以后僧人改称贫僧,道士谦称贫道。这里的贫不是指生活的贫穷,而是指学识、道行的不足,是修为不够、功德未满的谦辞。
3、唐代诗人卢仝有一子,孩提时喜欢以蘸了墨水的笔在纸上或书本上恣意涂抹。卢仝作诗叹曰:(这孩子)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后来人们便以涂鸦一词戏称随意的创作,或用来比喻书法的稚拙,而更多的则是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水平不高。
4、刍音Chú,本义为割草,也指喂牲口的草料,又引申指割草之人。古时割草打柴者地位低贱,故刍议常用作谦辞,指自己的言论浅陋、不成熟。胡适《文学改良刍议》:谓之刍议,犹云未定草也,伏惟国人同志有以匡纠是正之。
5、不是。鄙本义指都邑四周的土地,后引申指郊野、边远的地方。边远地区远离文化中心,往往消息闭塞。自称鄙人是谦称自己的识见、修养均不如人。
6、补壁的字面意义就是修补墙壁,书画家说的那句话,潜台词就是自己的作品价值不高,至多用作修补墙壁的材料。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补壁只能用于赠送方,不能用于受赠方。
7、忝,从心,天声,本义为羞辱。忝列门墙指自己不是够格的学生,辱没了老师。忝在相知之列有谬托知己之意,辱没了朋友。忝为著者之一,指自己的水平不高,辱没了其他作者。
8、《列子杨朱》里有个故事:从前有个人认为大豆是美味,卷耳茎、芹菜等味道十分香甜,还向乡豪夸赞。乡豪拿来一尝,嘴巴里像被蜇了一样难受,还闹了肚子。乡里人都嘲笑、怪罪这个人,这个人很惭愧。后来人们就以芹献作为菲薄的礼品的代称。
9、古代君王自称寡人不是单独一人的意思,而是寡德之人的简称,即谦称自己的德行还有所欠缺。
10、急就章和《急就篇》有关。《急就篇》又名《急就》,是汉代学童的教科书,全书无一字重复。传为汉代史游作,魏晋时期颇为盛行。该书按姓名、衣服、饮食、器用等分类,成三言、四言、七言韵语。因首句有急就二字,后因以为名。另有一说是遇到难字,缓急可就而求。后来人们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缺乏深思熟虑。
11、窃本义为盗贼。引申为偷盗,又引申为私下和私自。《辞海》对窃这一义项的解释是犹言私,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窃闻即我私下里听说,窃思也即我私自忖度,而窃以为则可以理解为我个人认为。与盗窃的窃没有关系。
12、续貂,也叫狗尾续貂。貂不足,狗尾续。貂,一种毛皮珍贵的动物。古代近侍官员以貂尾为冠饰,晋代朝廷任官太滥,貂尾不足,以狗尾代之。因以讽刺封官爵太滥。后比喻用差的续在好的东西后面。
以上为小学语文谦辞课外知识及答案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小学语文谦辞课外知识及答案 篇2
语文不仅仅要教会孩子掌握知识点,还要帮助孩子提高阅读的兴趣。从小就培养孩子对语文的喜欢,会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很有帮助。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小学语文谦辞课外知识及答案,希望有所帮助!
1、向别人提起自己的妻子,有一个传统的谦称叫拙荆,你知道荆指的是什么吗?
2、僧人、道士以贫僧贫道自称,是出家人自叹贫穷吗?
3、人们常称自己的文章或书画作品为涂鸦之作。涂鸦这一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4、在文章的标题中,常用到刍议一词,如胡适的文章《文学改良刍议》。你知道刍的读音和意思是什么吗?
5、鄙人常用作自称,鄙是卑鄙恶劣的意思吗?
6、书画家将自己的作品赠送给他人时,常会谦虚地说一句聊供补壁。你知道补壁是什么意思吗?
7、在表示谦虚的时候,做学生的常会说忝列门墙,做朋友的常会说忝在相知之列,做作者的常会说忝为著者之一。你知道忝是什么意思吗?
8、不知道芹菜的人很少,可知道芹献一词的不多。人们在送礼的时候,常把自己的礼品谦称为芹献。你能说出它的来历吗?
9、古代君王以寡人自称,是指自己独身一人吗?
10、人们常把自己的文章称为急就章,意谓自己匆忙完成,难免粗疏。这里的急就二字,是急忙写就的意思吗?
11、在谦辞中,窃也常用于自称。如窃闻窃思窃以为。窃显然不是盗窃义,该怎样正确理解呢?
12、续貂用于谦称续写别人的著作。这一谦辞的由来,你能说出来吗?
答案:
1、荆本为一种落叶灌木的名称,这里指用荆枝做的`髻钗。据《列女传》记载,东汉隐士梁鸿的妻子孟光居家生活俭朴,以荆枝作钗,粗布为裙。后人因以荆妻或者拙荆谦称自己的妻子。
2、不是。晋、南北朝时,僧人自称贫道;唐以后僧人改称贫僧,道士谦称贫道。这里的贫不是指生活的贫穷,而是指学识、道行的不足,是修为不够、功德未满的谦辞。
3、唐代诗人卢仝有一子,孩提时喜欢以蘸了墨水的笔在纸上或书本上恣意涂抹。卢仝作诗叹曰:(这孩子)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后来人们便以涂鸦一词戏称随意的创作,或用来比喻书法的稚拙,而更多的则是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水平不高。
4、刍音Chú,本义为割草,也指喂牲口的草料,又引申指割草之人。古时割草打柴者地位低贱,故刍议常用作谦辞,指自己的言论浅陋、不成熟。胡适《文学改良刍议》:谓之刍议,犹云未定草也,伏惟国人同志有以匡纠是正之。
5、不是。鄙本义指都邑四周的土地,后引申指郊野、边远的地方。边远地区远离文化中心,往往消息闭塞。自称鄙人是谦称自己的识见、修养均不如人。
6、补壁的字面意义就是修补墙壁,书画家说的那句话,潜台词就是自己的作品价值不高,至多用作修补墙壁的材料。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补壁只能用于赠送方,不能用于受赠方。
7、忝,从心,天声,本义为羞辱。忝列门墙指自己不是够格的学生,辱没了老师。忝在相知之列有谬托知己之意,辱没了朋友。忝为著者之一,指自己的水平不高,辱没了其他作者。
8、《列子杨朱》里有个故事:从前有个人认为大豆是美味,卷耳茎、芹菜等味道十分香甜,还向乡豪夸赞。乡豪拿来一尝,嘴巴里像被蜇了一样难受,还闹了肚子。乡里人都嘲笑、怪罪这个人,这个人很惭愧。后来人们就以芹献作为菲薄的礼品的代称。
9、古代君王自称寡人不是单独一人的意思,而是寡德之人的简称,即谦称自己的德行还有所欠缺。
10、急就章和《急就篇》有关。《急就篇》又名《急就》,是汉代学童的教科书,全书无一字重复。传为汉代史游作,魏晋时期颇为盛行。该书按姓名、衣服、饮食、器用等分类,成三言、四言、七言韵语。因首句有急就二字,后因以为名。另有一说是遇到难字,缓急可就而求。后来人们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缺乏深思熟虑。
11、窃本义为盗贼。引申为偷盗,又引申为私下和私自。《辞海》对窃这一义项的解释是犹言私,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窃闻即我私下里听说,窃思也即我私自忖度,而窃以为则可以理解为我个人认为。与盗窃的窃没有关系。
12、续貂,也叫狗尾续貂。貂不足,狗尾续。貂,一种毛皮珍贵的动物。古代近侍官员以貂尾为冠饰,晋代朝廷任官太滥,貂尾不足,以狗尾代之。因以讽刺封官爵太滥。后比喻用差的续在好的东西后面。
以上为小学语文谦辞课外知识及答案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小学语文谦辞课外知识及答案 篇3
人体的喻义
头脑、心脏、骨头、手足……这是我们身体上的器官。你知道吗,这些人体名称有着它们巧妙的比喻义。恰当地运用它们,能使意思表达得形象而生动。人体名称都各有什么妙喻呢?
头脑:一是用作“头绪”,如“摸不着头脑”;一是比作首领。
眉睫:比喻事情紧迫,如“迫在眉睫”。
眉目:一是用来比喻文章的条理,如“这篇文章眉目不清”;一是用来比喻事情的线索、头绪,如“这件事终于有了眉目”。
耳目:比喻替人刺探消息的人。
咽喉:比喻形势险要的交通孔道,如“咽喉要道”。
肝胆:比喻真诚的心,如“肝胆相照”;还用来比喻勇气,如“肝胆过人”。
胃口:比喻食欲或食量。比如“我今天胃口不好”;还比喻对事物或活动的兴趣,如“他对画画不感兴趣,打球才对他的胃口”。
心腹:指亲近而信任的.人,一般用于反面人物。
心尖儿:父母用来称自己最喜爱的儿女。
心肝:指良心,如“没心肝的家伙”;还用来称最亲热、最心爱的人,多用于年幼的子女,如“心肝宝贝”。
心脏:比喻中心,如“首都北京是祖国的心脏”。
骨头:比喻人的品质、气概,如“懒骨头、硬骨头”。
骨干:比喻在集体中起主要作用的人,如“她是班里的文艺骨干”。
骨架:比喻在物体内部支撑的架子,如“工地上耸立着楼房的骨架”。
骨肉:指亲人,如“骨肉团聚”。
手心:比喻所控制的范围,如“他逃不出我的手心”。
手腕:指手段,一般用作贬义,指待人处事所用的不正当的方法,如“耍手腕骗人”;也可以指本领,能耐。
手足:比喻兄弟,如“情同手足”。
臂膀:比喻得力助手。
脚跟:比喻立场,如“站稳脚跟”。
笔称种种
刚开始学写或画叫“学笔”,有感而写的短文叫“随笔”;
无拘无束地写来叫“信笔”,旧时诉讼的状文叫“刀笔”;
对下写信的谦称叫“草笔”,对上写信的谦称叫“谨笔”;
字句笔画不好的叫“败笔”,多余无用的文字叫“赘笔”;
与题意不紧的话叫“闲笔”,轻松自如的文字叫“逸笔”;
意在言外的文字叫“曲笔”,精雕细刻的文字叫“工笔”;
为后段埋伏线索叫“伏笔”,引人入胜的文字叫“妙笔”;
特别精彩的文字叫“神笔”,谴词造句的风格叫“文笔”;
集体拟定一人写叫“执笔”,写字时笔刚挨纸叫“落笔”;
写文章的开头时叫“起笔”,文章最后写完时叫“收笔”;
临摹名人的字帖叫“摹笔”,用笔飞快地书写叫“走笔”;
拿起笔作文或画画叫“命笔”,古代称稿费叫“润笔”;
谦称自己的文章叫“拙笔”,写作能力不高明的叫“秃笔”;
受人之托的文字叫“嘱笔”,练习性的写或画叫“练笔”;
写作中断或停止叫“搁笔”,敬称别人手迹叫“手笔”;
与世决别的文字叫“绝笔”,生前的文字叫“遗笔”。
以上为小学语文谦辞课外知识及答案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小学语文谦辞课外知识及答案 篇4
1、斑竹
湘妃竹。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上生了斑痕。
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2、比翼鸟、连理枝
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连生在一起的两个树枝,比如恩爱夫妻。
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3、破镜重圆
乐昌公主与丈夫失散后凭借每人一半的镜子重聚,喻夫妻失散后重新相会。唐罗虬《比红儿诗》之五十八:“红儿若向隋朝见,破镜无因更重寻。”
4、烂柯
任昉《述异记》讲述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5、长城
南朝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6、采薇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7、长亭
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8、尺素
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为书信代称。
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9、登高
重阳有登高习俗。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0、东山高卧
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指隐居。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末应晚。”
11、杜康
传说杜康发明了酒。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2、东篱
语出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宋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3、寒食
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该节由此而来。
唐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4、汗青
古时字写在竹简上,先用火烧竹简,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后指书稿、史书。
宋文天样《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红豆
南方的一种植物,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唐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之二:“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6、画眉
西汉张敞夫妻恩爱,曾为其妻画眉。后以此形容夫妻相爱。唐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17、金乌
传说太阳里有三足乌。后以“金乌”作为太阳的代称。唐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18、劳歌
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
唐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9、楼兰
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
唐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0、梦蝶、化蝶
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自己变成了蝴蝶。后比喻做梦、梦幻。后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唐李商隐《无题》:“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21、青鸟
传说汉武帝七月七日在永华殿祭祀,忽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后以此为传信的使者。
唐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2、三径
西汉末,王莽专权,刺史蒋诩辞官隐居,在园里竹阴下“开三径”,只和羊仲、求仲两人相交。后以此代指隐士居住的地方。
唐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23、桑榆
传说太阳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树上。以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晚年。唐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逝,桑榆非晚。”
24、射天狼
天狼,星名。古人以为主侵掠。后以“射天狼”比喻打击入侵的异族。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5、双鲤、双鱼
古人寄信,将信结成双鲤形状。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后因此将其比作书信。
26、黍离
语出《诗经·黍离》,东周大夫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唐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27、商女
语出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兴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宋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8、投笔
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宫府抄写公文为生。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后指弃文从武。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9、阳关
阳关,古关名,今甘肃敦煌西南。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谱成送别之曲,名《阳关曲》。
唐李商隐《饮席戏赠同舍》:“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30、折柳
汉代京城习俗,凡送远客,都要送到长安东面的霸桥,并折柳枝相赠。后指送别。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1、折腰
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遂辞官归隐,后喻指屈身事人。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2、哀鸿
比喻悲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33、巴歌
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辞。
唐李群玉《自泮浦东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员外从公虞》“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
元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34、白云苍狗
亦叫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苍狗。
35、献芹
也说“芹献”。《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
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36、抱柱
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比喻坚守信约。
唐李白《长干行》:“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37、冰心、冰雪
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②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38、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伤。
宋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39、婵娟
原指姿态美好,多用来形容女子。因人们常以美女喻月,故也称月亮为婵。宋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0、柳营
指军营,《史记》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方可入营。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唐鲍溶《赠李黯将军》:“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41、楚帐、楚歌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间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喻孤军被围或处境窘迫。
唐李商隐《泪》:“人去紫台秋人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42、雕虫
语出汉代扬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唐李贺的《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43、豆蔻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唐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44、风骚
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
如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45、古乐曲
①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
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②梅花落——曲调名。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由《落梅花》的笛声想像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有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切合。这样,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以通感的方式描绘了冷落的感受。
③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变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
唐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颦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④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靡靡之音。
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⑤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主。
唐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李白《塞下曲》:“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⑥行路难——古曲,多言世路艰辛及离别伤悲之情。
唐李益《从军北正》:“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⑦高山流水——也作“流水高山”。
相传春秋时期,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到关于高山、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感知乐曲的高妙。
明唐寅《世情歌》:“清风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辛弃疾《谒金门》:“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46、红叶
代称传情之物。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
据说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巾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借指以诗传情。
元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47、鸿鹄
《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远大志向。
宋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48、碧血、化碧
《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
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辛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也用“碧血”、“苌弘化碧”比喻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而死或忠心不泯。
如《窦娥冤》“不是我窦娥发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49、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 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 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50、还珠
古时合浦地盘产珍珠,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唐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51、怀橘
指孝顺双亲。典故出自《三国志》“陆郎做宾客而怀橘乎?”
宋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下马入门怀橘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52、鸡黍
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了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53、昆山玉
比喻杰出的人才。唐刘禹锡《送李中赴楚州》:“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54、梨园
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唐白居易《长恨歌》:“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55、柳岸
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惯,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宋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56、南浦
指在水边送别。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代指送别地。
宋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57、南冠
指囚犯。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响,南冠客思深。”唐李白《留夜郎闻不预》:“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58、青梅竹马
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59、青眼
相传三国魏的名仕阮籍,能为青白眼, 对所憎恶的眼,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杜甫《短歌行》中:“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60、请缨
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比喻杀敌报国。
宋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落寥。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1、秦晋
春秋时,秦国和晋国联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62、琴瑟
比喻夫妻感情和谐,《诗经》“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也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63、问鼎
春秋时,楚庄王北伐,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
后遂意“问鼎”比喻篡夺政权,今常比喻谋求夺得。
64、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后来,五柳成了隐者的代称。
65、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投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诗意情怀。
66、谢家
在诗词里常用“谢家”做典故,意思也不尽相同。
①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
《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问子侄: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
这是说,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
宋辛弃疾《沁园春·叠嶂西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②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67、阳关
阳关,古关名,今甘肃敦煌西南。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谱成送别之曲,名《阳关曲》。
唐李商隐《饮席戏赠同舍》:“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68、执牛耳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口牲血,立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
在《左传》记载:“诸侯盟,谁执牛耳?”后常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69、北辰
原指北极星。《尔雅》中说:“北极谓之北辰。”后用来喻指国君或受尊崇的人,也指帝都,如王勃《滕王阁序》:“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70、莼鲈之思
指家乡风味,典出《晋书·张翰传》:“翰因秋风起,乃恩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尔,何能羁宦效千里以要名爵’遵命驾便归。”
后来的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成为莼鲈之思。张翰字季鹰,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云;“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71、辞第
典故名,典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霍去病辞去君王赏赐的宅第。
表现了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名将风度和以国家为重的爱国思想。后又以“辞第”比喻为国忘家的爱国精神。
唐杜甫《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72、鸡口牛后
《战国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做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73、岁寒三友
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之称。
74、秋水
喻指眼睛,形容盼望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眼。
75、三尺
①代指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
②指剑,剑长约三尺,故用来代称剑。《汉书》:“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
76、神器
指帝位、政权。《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77、青衿
语出《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因此用它指读书人。
唐杜甫《折槛行》:“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屯。”也可作为贤士的代称。
78、陶朱
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主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用陶朱公或陶朱来代指富商。
79、咏絮才
东晋谢道韫曾以“未若柳絮因风起”之句来比拟雪花飞舞,叔父谢安大为赞赏。后以“咏絮”或“咏絮才”称女子善于吟咏。
如《红楼梦》第五回“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中,咏絮才指的就是林黛玉非凡的吟诗才华。
80、逐鹿
《汉书》:“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以上为小学语文谦辞课外知识及答案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小学语文谦辞课外知识及答案 篇5
语文作为最能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科目,其包含的东西不是寥寥几个汉字可以概括的。学好语文,将对你的一生有莫大的好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课外知识拓展题,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一、古诗增色(给下列古诗填上表示颜色的词)。10分
(1)日暮( )山远,天寒( )屋贫。
(2)( )箬笠,( )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月( )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4)( )雀桥边野草花,( )衣巷口夕阳斜。
(5)日出江花( )胜火,春来江水( )如( )。
(6)千里莺啼( )映( ),水村山郭酒旗风。
(7)()云翻墨未遮山,( )雨跳珠乱入船。
(8)接天莲叶无穷( ),映日荷花别样( )。
(9)两个( )鹂鸣( )柳,一行( )鹭上( )天。
二、春意盎然(在括号里填上带“春”的词语)。16分
(1)( )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 )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 )潮水连江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4)( )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 )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 )无处不飞花,寒食东来御柳斜。
(7)( )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8)忽如一夜( )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三、凑双成对(填上双句成语的另半句)。12分
一夫当关,__________ 人非圣贤,__________ 不鸣则已,__________
人之将死,__________ 三十六计,__________ 三军易得,__________
__________,后人乘凉 __________,必有一伤 __________,近墨者黑
__________,败兴而归 __________,近在眼前 __________,败絮其中
四、补歇后语8分
茶壶煮饺子——_________________ 哑巴吃黄连——_________________
竹篮打水——_________________ 秋后的蚂蚱——_________________
歪嘴和尚——_________________ 隔着门缝看人——________________
水中捞月——_________________ 马尾穿豆腐——_________________
五、动物聚会(写出动物的名称)。10分
( )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 )扑火——自取灭亡
( )哭( )——假慈悲 ( )屁股——摸不得
热锅上的( )——团团转 ( )过街——横行霸道
( )尾巴——长不了 ( )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 )上树——全靠一张嘴 骑( )看唱本——走着瞧
六、两两相对(写出相对的字、词)16分
有( )同享,有( )同当 ( )有所思,( )有所梦
( )无双至,( )不单行 当局者( ),旁观者( )
( )则改之,( )则加勉 ( )枪易挡,( )箭难防
( )之即( ),( )之即( )
七、写写成语12分
写出表示心情紧张的成语4个:
写出表示春光明媚的成语4个:
写出表示寒冬腊月的成语4个:
八、小小阅读8分
伫()立在壶口瀑布前,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又一个小时过去了。目睹瞬息万变的奇观,耳闻震耳欲聋的轰鸣,我深深地被壶口瀑布那动人心魄的力量所震撼,为她那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所折服,为她那前赴后继的献身壮举所感染,为她那无坚不摧所向无敌的气概所激动……我的整个身心已经融化进壶口瀑布中去了。
黄河!哺( )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您博大的胸怀,您的精神,您的\'气概,是亿万中华儿女力量的源泉。而壶口瀑布正是您的灵魂精魄的集中体现!我真希望时间凝( )固在这里,让我在这里呆上一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好让我从黄河母亲的魂魄中汲( )取更多的营养。
1、请在( )内注上拼音。2分
2、请将文中画“——”的句子缩成最简单的一句话。3分
3、读了这段话,你认为用那句诗来形容是最确切的?3分
九、猜猜岁数8分
以下两副寿联分别是苏轼和乾隆写给两位寿星的,猜一猜,这两位寿星分别是几岁?
1、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 )岁
2、花甲重逢还长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岁
以上为小学语文谦辞课外知识及答案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小学语文谦辞课外知识及答案 篇6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千军易得,一匠难求。
人心齐,泰山移。
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身正不怕影斜,脚正不怕鞋歪。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坚如铁。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先生领进门,修行在各人。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人有志,竹有节。
人有恒心万事成,人无恒心万事崩。
人不在大小,马不在高低。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往大处看,鸟往高处飞。
人争气,火争焰,佛争一炷香。
人老心不老,身穷志不穷。
人要心强,树要皮硬。
人凭志气,虎凭威势。
人怕没志,树怕没皮。
人起心发,树起根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山高有攀头,路远有奔头。
山高流水长,志大精神旺。
小人记仇,君子长志。
不怕路长,只怕志短。
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
不怕山高,就怕脚软。
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不磨不炼,不成好汉。
木尺虽短,能量千丈。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
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
无志山压头,有志人搬山。
见强不怕,遇弱不欺。
月缺不改光,箭折不改钢。
以上为小学语文谦辞课外知识及答案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小学语文谦辞课外知识及答案》全文内容,如《小学语文谦辞课外知识及答案》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小学语文谦辞课外知识及答案》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小学语文谦辞课外知识及答案》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