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亭集序》说课稿参考
学习要点: 1. 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 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
-
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
兰亭集序说课稿(一) 一、 说教材地位。 《兰亭集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为古代山水游
-
高一语文《兰亭集序》文言文翻译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翻译: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 讲解:永和九年
-
文言文兰亭集序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 二、古今异义 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
-
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翻译: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 讲解:“永和九
-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
一、重点词语解释 1、所以游目骋怀……信可乐也(用来……,表凭借;实在) 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好) 二、通假字 1、 趣舍万殊通("趋",往,取) 2、由今之视
-
《兰亭集序》说课稿范文
学习要点: 1. 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 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
-
文言文《兰亭集序》知识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通“晤”:面对面) 虽趣舍万殊(趋:趋向,取向) 2、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 (2)形容词作名词
-
《兰亭序》之书法鉴赏
书法之美,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使人“悦目”的外在形象,二是让人“赏心”的内在神韵。王羲之应该是这个领域里集大成者,而《兰亭序》就像一个民族的记号
-
读《兰亭集序》后的鉴赏
《兰亭集序》是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的一篇山水游记散文,是传统名篇。文章用短短的篇幅,融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于一体。一、二段写景部分容易理解,后两段对人生发出的感
-
《兰亭集序》的教学反思
兰亭集序教学反思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作为书法作品,历来为人推崇,被尊为“墨皇”,亦有“天下第一行书”之誉。其实,作为入选教材,文章也是文辞优美
-
夜读「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是我国东晋时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在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等人到今浙江绍兴兰亭“俢禊”时,会上各人作诗,其为之诗集写的序文。 该序文不
-
《兰亭集序》名作欣赏
【作者小传】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初为秘书郎,庾亮请为征西参军,累迁长史,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征为吏部尚书,不就,授护国将军,迁右
-
王羲之兰亭序集作者介绍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
-
兰亭集序原文的中心思想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群贤毕至,少长(zhǎng)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
-
兰亭集序教学教案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序文的特点,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疏通课文,理清思路,归纳、积累文言字词。 情感、态
-
王羲之《兰亭集序》赏析
引导语:王羲之行书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下面由小编带着你们欣赏《兰亭序》。 兰亭集序 朝代:魏晋 作者:王羲之 兰亭
-
《兰亭集序》情感与思想分析
《兰亭集序》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和情感呢?下面小编带大家从这两方面来赏析一下这篇散文。
情感 第一至第二自然段,记叙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由“此地 -
《兰亭集序》背景知识
《兰亭集序》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成的,大家知道吗?下面小编带大家看看。
(一)关于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时期人。祖居?琊(今山东临沂),西晋末年南迁后,定居 -
《兰亭集序》改写两篇
《兰亭集序》看不懂?看一下下面两篇改写文,看看哪篇写得更好呢?
(一)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