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的作业设计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木兰诗的作业设计》很难写吧,这里有一篇教大家写《木兰诗的作业设计》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不妨一起来参考本篇《木兰诗的作业设计》是怎么写的吧。
木兰诗的作业设计 篇1
一、积累运用
1.自读课文,掌握加点字的字形和读音。
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鸣溅溅()鸣啾啾()胡骑() 戎机()金柝()著()傍 地走()
2.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3.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南北朝皆相沿袭。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其中既有文人诗歌,有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于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是乐府双璧之一(另一首是《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二、自主探究 疏通文意
4.参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问女何所忆()愿为市鞍马()北市买长鞭()胡骑()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著我旧时裳()
安能辨我是雄雌()
5.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6.文章开头写木兰停机叹息有什么作 用?
7.旦辞爷娘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节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8.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什么作用?具有什么作用?
9.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出木兰的什么精神品质?
10.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11.学习完课文木兰给你怎样的印象?以 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
四、拓展延伸
12.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生活中,又是怎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
五、课堂小结
木兰是一个云鬓黄花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返回家乡,重新从事的和平和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一起的。木兰的形象,集中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六、达标测试
13.按要求默写。
(1)《木兰诗》中表现军情紧急、将士奔赴战场行军急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木兰从军后艰苦 的战地生活 的句子
(3)表现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家人喜迎木兰归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一句诗文。
14.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15.结尾一段是吟唱,以兔为喻,赞扬了什么?
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6.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17.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
①描写爷娘: ②描写阿姊:
③描写小弟:④描写木兰:
18.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19.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 达作用。
20.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和思路提示
1.zhkhnjiānpiyānjiānjiūrngjtuzhubang
2.(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3.(1)问女/何所思,问 女/何所忆。(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4.思念;买;集市;战马;战争;过;北方;记功;有余;穿;怎么。
5.(1)到各处街市 备办鞍马等战具。
(2)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关,越过 一座座山。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的声音,清泠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铁甲战袍。
(3)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了,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4)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
(5)据传说,兔子静卧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爬搔,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雄雌两兔一起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6.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木兰为何忧愁。
7.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念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漏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写出了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
8.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 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抵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 诗,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
9.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的耕织生活、不募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和 高贵品质。
10.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11.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12.学生围绕着学习和生活中的小事谈起,言之有理即可。主要让学生有一颗感恩心和爱国心。
13.(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4)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
磨刀霍霍向猪羊。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4.C
15.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16.木兰回家的欢乐情景。
17.①扶将②理③磨④开坐脱着理帖
18.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
19.木兰归家的喜悦之情。
20.不仅写出了伙伴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以上为木兰诗的作业设计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木兰诗的作业设计 篇2
何为青春
何为执着
似曾相识的,
似乎一次次被遗忘到了黑暗的深渊
连那抬手的光明也被回忆丢到了一边
溅起一地的光阴
曾无论如何也想过要抓住他
可自己的执着似乎永远够不到那远在天边
却近在眼前的他
青春所留下的
不过是一些心酸,
可能又或是执着。
我们都不懂,
我不记得多少次这样去
回忆过
但我只能在每一次的前面加一个曾经。
这是我仅能做的。
我们都不懂
我的咖啡里从来都没加过糖
我觉得这样才刻骨铭心
就像我的.记忆
我试着去看到光阴
却被她的夺目
覆盖住了双眼。
我爱我的回忆
他有着我整个青春的经历。
那些年我爱过谁
我偷偷看过谁的眼眸
我轻轻追过谁的脚影
躲在黑暗里多少回,
一次又一次的心酸又有多少回。
我只记得,
后来,
我一时想起,
我终于还是,
忘却的一切。
被时光积累到了一个小巷子里
我慢慢走过
却永远都是模糊。
我略微看到了一句话
嗯。
我的青春
永不低头。
嗯
你们都不懂
这就是我想要的简单
与轰轰烈烈。
这就是我所期待的整个开头直至结尾。
以上为木兰诗的作业设计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木兰诗的作业设计 篇3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译文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赏析1
《木瓜》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是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你赠送给我木瓜,我回赠给你“琼琚”。
回报的东西价值总比受赠的东西昂贵得多,以此来表达对双方之间情意的珍视,和表露对对方的爱慕之情。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看重的是它的象征意义。所以说“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
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变成“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琚(瑶、玖);匪以为报,永以为好”,一样可以),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
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间的差异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这样,我们不妨说三章基本重复,而如此高的重复程度在整部《诗经》中也并不很多,格式看起来就像唐代据王维诗谱写的《阳关三叠》乐歌似的,——自然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决定的。 这种重章叠句的形式是诗经的一大特点,通过一唱三叹的咏唱,使全诗的感情一步一步加深。
“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清牛运震《诗志》评此数语云:“惠有大于木瓜者,却以木瓜为言,是降一格衬托法;琼瑶足以报矣,却说匪报,是进一层翻剥法。”他的话并非没有道理,但显然将木瓜、琼瑶之类已基本抽象化的物品看得太实,其他解此诗者似也有此病。实际上,作者胸襟之高朗开阔,已无衡量厚薄轻重之心横亘其间,他想要表达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从这一点上说,后来汉代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尽管说的`是“投金报玉”。其意义实也与“投木报琼”无异。
赏析2
“投桃报李”这个成语,应当与这诗的立意有关(该成语也出自《诗.大雅》中的《抑》),只不过是作为报答的东西更贵重,情意更深厚。本诗在这里说的是男女两情相悦。
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习惯和规矩。一般交往中是如此。男女交往中更是如此。男女交往中的“投桃报李”,已不止是一般的礼节,而是一种礼仪。礼物本身的价值已不重要,象征意义更加突出,以示两心相许,两情相悦。
西方人是否还有这种传统不清楚,但我们从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中读到过类似“投桃报李”的故事,只是其中充满着悲剧色彩。 如今我们似乎已不太看重仪式了。其实,仪式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特殊的作用,不可或缺,正如我们不能缺少阳光和空气一样。仪式绝不是一种空洞的形式,总与特定的意义相联系。男女交往可以减去不必要的形式,却不可不有“投桃报李”的仪式。
以上为木兰诗的作业设计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木兰诗的作业设计 篇4
1.《诗经》
(1)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
(2)文学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3)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
2.楚辞
(1)形成:战国时由屈原创作。
(2)代表作:《离骚》。
(3)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3.汉赋
(1)形成: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作:①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②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唐诗
(1)繁荣原因:①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②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
(2)成就
以上为木兰诗的作业设计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木兰诗的作业设计 篇5
它,能使人平心静气;它,能使人热血沸腾;它,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它就是——唐诗。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在唐朝,李白闯天下,学诗学道,任剑逍遥。每日,他高吟“君不见黄河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放诗句。入夜,他于花间独酌,于月影下舞剑。太白秀口一吐是半个盛唐。”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这样的唐诗尽显豪迈。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在唐朝,王维独处于空山深林之中,看到一抹夕阳的斜晖,透过密林,洒在林中青苔上。此景令他深有感触,以简淡的笔墨写出“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在皓月当空之时,山上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面对如此清幽明净的美景,王维动情地写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样的唐诗如画江山。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在唐朝,安史之乱的践踏,杜甫道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我感受到了他的悲愤。河南河北的收复,杜甫高吟“青春作伴好还乡”,我感受到了他的狂欢。在唐诗中,可以领略爱国人士——杜甫发出的肺腑之音,和唐朝有盛转衰的悲壮。这样的唐诗热血奔腾。
无论是盛唐,还是衰唐,它都是诗化了的世界,充满诗意,豪迈之情在太白口中一吐便成了千古之情,如画江山在王维手中成了诗境,热血洒落的战争在杜甫诗下尽显其诗意。唐朝,一个诗的时代。
以上为木兰诗的作业设计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木兰诗的作业设计 篇6
二、王勃《滕王阁》
(一)朗诵诗歌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二)作者简介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关于王勃的生卒年,至今尚有歧说。杨炯《王勃集序》说他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28岁。据此,王勃应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而王勃《春思赋》载:“咸亨二年(671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据此推算,则当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O年)。此为王勃自述,当可信,所以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王勃生于永徽元年(650年),卒于上元三年(676年),生年27岁。王勃是初唐诗坛上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诗人,只活了27岁,确实令人痛惜。
王勃自幼聪慧好学,为时人所公认。《旧唐书》本传谓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又有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太常伯刘公称王绩为神童。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王勃上书右相刘祥道,中有“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之语,求刘祥道表荐。刘即表荐于朝,王勃乃应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此时的王勃,才14岁,尚是一少年。
沛王李贤闻王勃之名,召王勃为沛府修撰,十分爱重他。当时诸王经常斗鸡为乐,王勃闹着玩,写了一篇《檄周王鸡》,不料竟因此罹祸,唐高宗认为是使诸王闹矛盾,将王勃赶出沛王府。其实王勃此次受打击,并非真的因《檄周王鸡》而触怒高宗,而是因才高被嫉,所以杨炯《王勃集序》说他“临秀不容,寻反初服”。王勃被赶出沛王府后,便去游蜀,与杨炯等放旷诗酒,驰情于文场。《旧唐书杨炯传》说:“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非常著名的集团。作为一个集团,他们反对六朝以来颓废绮丽的风气,提出一些革新意见,开始把诗文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边塞,题材扩大了,风格也较清新刚健,对于革除齐梁余风、开创唐诗新气象,起了重要的作用。讲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唐代文学史,没有不讲到王杨卢骆的。
王勃所遇到的第二次打击,是在虢州参军任上杀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咸亨二年(671年)秋冬或第二年年初,王勃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选。他的朋友凌季友当时为虢州司法,说虢州药物丰富,而他知医识药草,便为他在虢州谋得一个小小的参军之职。就在他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他将罪犯藏匿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便杀死曹达以了其事,结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亏遇大赦,没有被处死。此事甚为蹊跷,王勃为什么要保护罪犯曹达,既藏匿保护又怎能将其杀死。据新旧《唐书》所载,王勃此次被祸,是因情才傲物,为同僚所嫉。官奴曹达事,有人怀疑为同僚设计构陷王勃,或者纯属诬陷,不无道理。总之王勃两次遭受打击,都与他的才华超人有关。
这次被祸,虽遇赦未丢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也连累了他的父亲。王福峙因儿子王勃犯罪,被贬为交趾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外。王勃远行到交趾去看望父亲,途中溺水而死,从而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王勃的死,是渡水时遇难不幸而死,还是自杀,无从查考,总归是怀着一腔愁愤离开人世的。
王勃诗文俱佳,不愧为四杰之首,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上功劳尤大,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他的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杰作,久为人们所传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成为千古名句,至今常被人们引用。而王勃最为人所称道、千百年来被传为佳话的,是他在滕王阁即席所赋《滕王阁序》。对此事,《唐摭言》所记最详。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唐摭言》等书所记,或者有些夸张,但王勃《滕王阁序》,确实为不朽之名篇。王勃于南昌阎都督宴上赋《滕王阁序》的佳话。实乃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动人的故事。《新唐书》本传说王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也说;“王勃每为碑颂,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卧,忽起一笔数之,初不窜点,时人谓之腹稿。”据此可知王勃文思敏捷,滕王阁上即兴而赋千古名篇,并非虚传。
王勃作为古代一位极富才华的\'作家,未及而立之年便逝去,实在是中国文学的一大损失。
王勃虽然只活了27个春秋,但著述仍很多,曾撰《汉书指瑕》十卷,《周易发挥》五卷,《次论语》十卷,《舟中纂序》五卷,《千岁历》若干卷,可惜皆佚失。今所传者,唯《王子安集》16卷,也非全本。何林天教授点校整理的《重订新校王子安集》,收录了辑自日本的一些佚文,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三)诗歌欣赏
1、根据注释,初探诗意。
2、评讲《学习与评价》上第1小题(P2)
3、具体分析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唐诗多用实字(即名词),这与喜欢多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的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三四两句中,除了“飞”字和“卷”字是动词以外,其余十二个字都是实字,但两个虚字就把十二个实字一齐带动带活了,唐人的善用实字,实而不实,于此可见。
另外,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很有特色。一般说来,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起铺排的作用。这里用来作结束,而且不象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采取“侧势”,读者只觉其流动,而不觉其为对偶,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后来杜甫的七言律诗,甚至七言绝句,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可见王勃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3、读《滕王阁》诗,体会并说说诗人所表达的情怀。
诗人面对永恒的存在,产生了盛衰无常、人世沧桑之感,也委婉地流露出诗人时不我待、急切地想建立功业的心情。
三、布置作业
1、熟读这两首诗。
2、完成《学习与评价》上的6-9小题。
3、预习《春江花月夜》,初步感知这篇杰作。
以上为木兰诗的作业设计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木兰诗的作业设计 篇7
1.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2.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3.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的《登池上楼》
4.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的《江南春》
5.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韦庄的《菩萨蛮》
6. 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乘月听哀,露馥芳荪。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谢灵运的《入彭蠡湖口》
7.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8.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王安石的《夜直》
9.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着后园梅。——史青的《应诏赋得除夜》
10.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杜审言的《春日京中有怀》
以上为木兰诗的作业设计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木兰诗的作业设计 篇8
【作品介绍】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此诗曾被选入语文教科书。
【原文】
竹里馆⑴
独坐幽篁里⑵,弹琴复长啸⑶。
深林人不知⑷,明月来相照⑸。
【注释】
⑴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⑶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⑷深林:指“幽篁”。
⑸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⑹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白话译文】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对天唱歌。
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作伴,只有天上的明月来相照。
【创作背景】
《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赏析】
此诗收录于《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独具匠心,妙手回春的大手笔。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这里,象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为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见,诗的意境的形成,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因此,诗人在我与物会、情与景合之际,就可以如司空图《诗品·自然篇》中所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进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钧”的艺术天地。当然,这里说“俯拾即是”,并不是说诗人在取材上就一无选择,信手拈来;这里说“著手成春”,也不是说诗人在握管时就一无安排,信笔所之。诗中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原本一致;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写此景,写此事,自有其酝酿成熟的诗思。更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明暗的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作者介绍】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
以上为木兰诗的作业设计 篇8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木兰诗的作业设计 篇9
夜雨连风壑,此意独凄凉。以下是“夜雨的诗词”,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1、深院不关春寂寂,落花和雨夜迢迢,恨情残醉却无聊。
2、井床听夜雨,出藓辘轳青。
3、春深多夜雨,倦卧得饱听。
4、僧窗夜雨。茶鼎熏炉宜小住。
5、归梦欲随明月去,高楼夜夜风兼雨。
6、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7、乌鹊成桥秋又到,梧桐滴雨夜初凉。
8、一夜雷轰雨滂霈,诸天亦为尀耐。
9、纵无夜雨何曾寐,不为秋风也自愁。
10、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
11、何时得,西风夜雨,枕簟共新凉。
12、雨昏连夜催炎暑。暑炎催夜连昏雨。
13、故人何处。一夜溪亭雨。
14、绮窗灯自语。一夜芭蕉雨。
15、绿绕群峰,红摇千柄,夜来暑雨初收。
16、夜雨连风壑,此意独凄凉。
17、麦陇如云,清风吹破,夜来疏雨才晴。
18、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9、当年夜雨。头白相依无去住。
20、秋风萧萧,夜雨飘飘。
21、东风留不住。一夜檐前雨。
22、三杯桃李春风酒,一榻菰蒲夜雨船。
23、花间酒气春风暖,竹里棋声夜雨寒。
24、昔走都门终夜雨,明朝泥淖堪惊。
25、夜雨翻江春浦涨,船头鼓急风初熟。
26、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
27、麟洲清浅,鳌山流播,愁似汨罗夜雨。
28、对梅花、一夜苦相思,无消息。
29、雨晴夜合玲珑日,万枝香袅红丝拂。
30、西窗一夜萧萧雨。梦绕中原去。
31、船头触散双鸂鶒。夜雨染成天水碧。
32、春山重重,夜雨蒙蒙。
33、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
34、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5、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
36、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37、渐觉芳郊明媚,夜来膏雨,一洒尘埃。
38、夜雨凄凉客思迷,闻碪却是梦回时。
39、天若知人意,夜雨莫倾盆。
40、梦破江亭山驿外,诗成灯影雨声中。
41、夜雨不随歌扇歇,浪浪。归去无心赋海棠。
42、四时雨皆佳,莫若初寒天。
43、夜雨如倾,满溪添涨桃花水。
44、喜知时、好雨夜来稠,秧青未。
45、倦枕忽闻中夜雨,疏砧又报一年寒。
46、绝国春风少,荒村夜雨多。
47、醉寻夜雨旗亭酒,梦断东风辇路尘。
48、更夜雨、匆匆别去,一杯南北。
49、落花夜雨辞寒食。尘香明日城南陌。
50、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阳借出胭脂色。
51、几点梧桐夜雨,一天霜月砧声。
52、雨夜孤舟宿镜湖,秋声萧瑟满菰蒲。
以上为木兰诗的作业设计 篇9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木兰诗的作业设计 篇10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以下是“表白爱意的诗词”,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1、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红豆词》
2、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陈叔达《自君之出矣》
3、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佚名《诗经·唐风·绸缪》
4、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鹊踏枝》
5、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6、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秦观《鹊桥》
7、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8、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
9、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10、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
11、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李商隐《无题》
1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14、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韦庄《应天长》
15、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16、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一》
17、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二》
18、诚知此恨人人有,贫寒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19、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
20、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柳永《昼夜乐》
2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22、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冯小青《怨》
23、相思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
24、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25、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26、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27、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
28、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9、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
30、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31、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32、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33、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
34、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
35、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金缕衣》
36、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杨修《玉楼春》
37、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38、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结发为夫妻》
39、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40、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41、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42、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杨柳枝》
4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44、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
4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46、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47、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48、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戴叔伦《相思曲》
49、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曹雪芹《红楼梦引子》
50、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51、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52、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53、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佚名《涉江采芙蓉》
54、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55、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56、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57、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
58、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
59、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60、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黄増《集杭州俗语诗》
以上为木兰诗的作业设计 篇10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木兰诗的作业设计》全文内容,如《木兰诗的作业设计》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木兰诗的作业设计》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木兰诗的作业设计》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