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风知劲草(典故、释义、出处)
【拼音】:jfēngzhījngcǎo【解释】:在猛烈的大风中,只有坚韧的草才不会被吹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出自】:《东观汉记王霸传》: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始验疾风知劲草。【示例】:俗语说:~。经过这一段不平凡的日子,人们对于前进的道路是看得更加清楚了,信心也更加坚定了。◎峻青《瑞雪图》【语法】:动宾式;作主语、状语;含褒义
-
箕风毕雨(典故、释义、出处)
【拼音】:jīfēngbyǔ【解释】:箕、毕:均为星名。古时认为月亮经过箕星时风多,经过毕星时雨多。原比喻人民的好恶不一样。后用于称赞为政体恤民情。【出自】:《尚书洪范》: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示例】:~,育岭生峨。◎南朝梁吴均《八公山赋》【语法】:联合式;作宾语;指官吏施政应顺应民情
-
风中秉烛(典故、释义、出处)
【拼音】:fēngzhōngbǐngzh【解释】:秉:拿着。风中拿着烛易灭。比喻临近死亡的人或行将消灭的事物。【出自】:元无名氏《海门张仲村乐堂》第一折:我将世事都参透,幻身躯似风中秉烛,可怜见便似兀那水上浮沤。
-
风行草偃(典故、释义、出处)
【拼音】:fēngxngcǎoyǎn【解释】:偃:倒伏。风一吹草就倒下。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出自】:《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示例】:世俗日浅,小小举措已足以震动一世,使秘书得展其所为,于今日断可以~。◎宋陈亮《又癸卯秋书》【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
太平无事(典故、释义、出处)
【拼音】:tipngwsh【解释】:指时世安宁和平,也指生活清静无忧。【出自】:明焦竑《玉堂丛语方正》:惟高堂厚禄身享太平无事之日者,见月则乐也。
-
繁荣昌盛(典故、释义、出处)
【拼音】:fnrngchāngshng【解释】:繁荣:兴旺发达;昌盛:兴旺。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示例】:我国的戏剧艺术越来越繁荣昌盛了。【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安居乐业(典故、释义、出处)
【拼音】:ānjūly【解释】: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出自】:《老子》第八十章: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汉书货殖列传》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示例】:一家正~,不想安禄山兵乱,潼关失守,天子西幸。◎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六【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形容工作生活都很好
-
国富民强(典故、释义、出处)
【拼音】:gufmnqing【解释】:国家富足,人民强健。【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民富国强,众安道泰。【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
民和年丰(典故、释义、出处)
【拼音】:mnhninfēng【解释】:百姓安居,年成很好。【出自】:《左传桓公六年》: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
民安国泰(典故、释义、出处)
【拼音】:mnānguti【解释】: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出自】:宋吴自牧《梦梁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示例】:百姓每家家庆,庆道是~,法正官清。◎元宫大用《垂钓七里滩》第三折【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
揭竿而起(典故、释义、出处)
【拼音】:jiēgānrqǐ【解释】:揭:高举;竿:竹竿,代旗帜。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示例】:一时各路人马,~,不分昼夜,兼水路纷纷入鄂。◎白先勇《梁父吟》【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运筹帷幄(典故、释义、出处)
【拼音】:ynchuwiw【解释】: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示例】:妙算神机说子牙,~更无差。◎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六回【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军事、政治等
-
草木皆兵(典故、释义、出处)
【拼音】:cǎomjiēbīng【解释】: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出自】:《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示例】: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九回【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形容神经过敏
-
暗渡陈仓(典故、释义、出处)
【拼音】:ndchncāng【解释】: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也隐喻男女私通。【出自】:元无名氏《暗渡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示例】: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攻定三秦,动取五国。◎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暗
-
四面楚歌(典故、释义、出处)
【拼音】:sminchǔgē【解释】: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示例】:在这~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
兵慌马乱(典故、释义、出处)
【拼音】:bīnghuāngmǎlun【解释】: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出自】:明陆华甫《双凤记》第二一折:乱纷纷东逃西窜,闹烘烘兵慌马乱,一路奔回气尚喘。【示例】:他的铺伙既没有犯任何的规矩,又赶上这~理应共患难的时候,他凭什么无缘无故的辞退人家呢?◎老舍《四世同堂》三八
-
抹月秕风(典故、释义、出处)
【拼音】:mǒyupīfēng【解释】:意思是用风月当菜肴。这是文人表示家贫没有东西待客的风趣说法。【出自】:宋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贫家何以娱客,但知抹批风。
-
落月屋梁(典故、释义、出处)
【拼音】:luyuwūling【解释】:比喻对朋友的怀念。【出自】:唐杜甫《梦李白》诗: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示例】:每动~之思。◎宋胡继宗《书言故事瞻仰类》【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比喻对故人的怀念
-
镂月裁云(典故、释义、出处)
【拼音】:luyuciyn【解释】:雕刻月亮,裁剪云彩。比喻手艺极精巧。【出自】:唐李义府《堂堂词》: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示例】:倚声绝艺似珠圆,~过百篇。◎清赵翼《赠张吟芗》【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手艺极精巧
-
花晨月夕(典故、释义、出处)
【拼音】:huāchnyuxī【解释】: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同花朝月夕。【出自】:清汪汝谦《画舫约》:花晨月夕,如乘彩云而登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