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风霁月(典故、释义、出处)
【拼音】:guāngfēngjyu【解释】: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霁:雨雪停止。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出自】:宋黄庭坚《豫章集濂溪诗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示例】:胸无城府,~,令我忆君之天真有如提孩。◎陈毅《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
-
宾饯日月(典故、释义、出处)
【拼音】:bīnjinryu【解释】:迎送。多指岁月流逝。宾,通傧,指迎接。饯,指送别。【出自】:语出《书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昜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又: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
-
冰壶秋月(典故、释义、出处)
【拼音】:bīnghqiūyu【解释】:冰壶:盛水的玉壶,比喻洁白。比喻洁白明净。多指人的品格。【出自】:宋。苏轼《赠潘谷》诗: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示例】:愿中如~,莹彻无瑕,非吾曹所及。◎《宋史李侗传》【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品德高尚
-
关于战争的成语大全
【破釜沉舟】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战,当时项羽大败章邯。这场战争有两个意义: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农民军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二是项羽由一个将军一跃成为联军统帅,战争开始由灭秦之战逐渐向楚汉战争转变。【坚壁清野】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傕(y)传》。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
-
跳丸日月(典故、释义、出处)
【拼音】:tiownryu【解释】:跳丸:跳动的弹丸。形容时间过得极快。【出自】:唐韩愈《秋怀》诗:忧愁费晷景,日月如跳丸。唐。杜牧《寄浙东韩乂评事》诗:一笑五云溪上舟,跳丸日月十经秋。
-
犀牛望月(典故、释义、出处)
【拼音】:xīniwngyu【解释】:比喻见到的不全面。【出自】:《关尹子。五鉴》: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形容长久盼望
-
月落星沉(典故、释义、出处)
【拼音】:yuluxīngchn【解释】:月亮落山,星光暗淡了。指天将亮时。【出自】:五代蜀。韦庄《酒泉子》词:月落星沉,楼上美人春睡。【示例】:直谈到~,我才依依不舍地起身告别。◎杨朔《生命在号召》
-
月晕而风(典故、释义、出处)
【拼音】:yuynrfēng【解释】:月晕:月亮周围出现的光环。月亮出现光环,就是要刮风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出自】:宋。苏洵《辨奸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语法】:偏正式;作定语;指见微知著
-
月盈则食(典故、释义、出处)
【拼音】:yuyngzsh【解释】:盈:满;食:通蚀。月亮圆的时候就容易发生月蚀。比喻事物盛到极点就会衰落。【出自】:《周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
峥嵘岁月(典故、释义、出处)
【拼音】:zhēngrngsuyu【解释】:峥嵘:不平凡,不寻常。形容不平凡的年月。【出自】: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携来百侣同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不平凡的日子
-
众星捧月(典故、释义、出处)
【拼音】:zhngxīngpěngyu【解释】:许多星星衬托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护着一个他们所尊敬爱戴的人。【出自】:《论语。为政》: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示例】:乘着这个改朝换代的时机,咱们得~,把他抬出去!◎老舍《四世同堂》七【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
月光马儿(典故、释义、出处)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
-
民间拜月(典故、释义、出处)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
-
中秋祭月(典故、释义、出处)
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
风雨凄凄(典故、释义、出处)
【拼音】:fēngyǔqīqī【解释】:凄凄:寒冷。风雨交加,清冷凄凉。【出自】:《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示例】:歌台暧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唐。杜牧《阿房宫赋》
-
餐风沐雨(典故、释义、出处)
【拼音】:cānfēngmyǔ【解释】:餐:吃;沐:洗。以风充饥,用雨水洗头。形容旅行或野外生活的艰辛。【出自】:明。许三阶《节侠记。忠忤》:谁知着恁惯雌黄,惯使着猖狂,却不念餐风沐雨先皇创业多辛苦,到做个弃正趋邪没主张。【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旅途生活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