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成语故事
不管是在学校里读书、参加工作还是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碰到很多成语。这些成语是我们汉语里的固定词语或短句的一部分,它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你还有其他常用的成语吗?接下来我会把这些成语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和帮助。
请大家跟我一起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到过的成语。这些成语都是我们语文课堂上学到的重要知识。例如,“画蛇添足”、“井底之蛙”、“守株待兔”等,这些都是我们小时候经常听说的成语。当我们长大以后,发现这些成语有时候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困扰和麻烦,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去学习新的成语,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
这些成语的故事都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它们教会我们要做一个聪明机智的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积极应对,不要因为一时的小失误而耽误了重要的事情。此外,我们还需要不断地自我提升和扩展我们的知识面,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
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成语故事是一则关于勤奋努力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决心和毅力,没有什么是做不成的。它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所以,让我们共同努力,学习更多的成语,丰富我们的生活经验,同时也培养出更加聪明、勤奋的人才。让我们一起用这些成语的力量,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一年级成语故事1
这个典故出自民间传说是八位神仙途径东海前往仙岛的故事。当他们看到波涛汹涌的海洋时,吕洞宾提议每人拿出一件能帮助他过海的东西,并表示自己在水上立足。其他几位神仙依此行事,比如,铁拐李用拐杖入水,在水中站立过海;韩湘子用手中的画筒投入海中;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则分坐在各自的船上;何仙姑将自己的小扇子、葫芦、纸驴等物品扔进海里,然后从容自若地在上面行走。最后,这八位神仙凭借各自的超凡技艺成功穿越了大海。
另外,这个典故也被翻译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是对这个故事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在这里,“各显神通”强调的是每位神仙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或技巧,各自展现了自己的实力,从而克服困难,顺利渡过大海。
一年级成语故事2
在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孟子身上,有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人们亲切地称他为“亚圣”。
孟子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已经离世了。当时,他们的住处附近住着。
常常看到出殡的情景,这让他心生怜悯,因此对家庭环境的选取格外在意。孟母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学习,在墓地附近的住房安顿了下来。
但是,当地的人们经常能看到杀猪卖肉这样的场景,孟母决定再向北去寻找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居住。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孟母最终找到了一处靠近学堂的地方,并让孟子在此安心读书。
从此以后,孟母便一直把家安放在离学堂不远的地方,而孟子也从中受益匪浅,逐渐爱上了学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以便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地方,而不是盲目追求理想中的完美环境。同时,这也体现了孟母注重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决心和毅力。
一年级成语故事3
在春秋末年的时候,有一个名叫范吉射的人,在他的家门前挂了一口巨大的铜钟。在中国古代,钟和铃是两种重要的乐器。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到了范吉射的家中,看到了挂在门口的巨大铜钟,他就想偷偷地把它带走。
然而,这口巨大的铜钟实在太过沉重,外地人根本无法将其搬动。于是,他想到了一个方法。他找来了一个铁锤,用力敲击铜钟。
\"当——\" 铜钟第一次被敲响,那声音如同洪亮悠扬的长河;接着,他又敲击了几下,再次发出同样的响声。他想:“只要铜钟一响,别人就会知道我是来敲铜钟的。”
因此,这口铜钟就可能被别人抢走,自己也会成为被别人抓到的目标。因此,他立刻把手掌紧紧地遮住,以防止别人听到他正在敲击铜钟的声音。
实际上,尽管他用尽了所有的手段阻止自己听见铜钟的声音,但他仍然听到了钟声。因为其他人的耳朵并没有被他捂住,所以他们依然能够听到铜钟的声音。
从那时起,“掩耳盗铃”就被用来比喻那些自以为是、自欺欺人的人。
一年级成语故事4
1、沆瀣一气
唐僖宗时,有个叫崔沆的主考官,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由于两人都姓崔,而他们的单名“沆”和“瀣”连在一起,又恰恰是表示夜间水气的“沆瀣”两字,于是有人就开玩笑说他们是“沆瀣一气”。
沆瀣一气:比喻彼此气味相投。
2、不自量力
春秋时,弱小的息国与较大的郑国相邻。一次两国发生争执,息国国君不仅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出兵侵略郑国,被郑国军队打得大败。当时有见识的人就认为息国不仅无理,而且还“不量力”,是走在死亡的道路上。果然,没有多久,息国就被楚国灭亡了。
不自量力:指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
3、乐不思蜀
三国时,蜀主刘备死后,由昏庸无能的儿子刘禅继位。后来蜀国灭亡,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带到洛阳,一次,司马昭请刘禅饮酒,席间让人表演了一些蜀国的娱乐节目。当时跟随刘禅投降的蜀国人看后都产生了亡国的伤感,唯独刘禅嬉笑自如。后来司马昭问他是否怀念故国刘禅却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比喻乐而忘本或乐而忘返。
4、从善如流
春秋时,楚国攻打郑国,晋军元帅栾书率军前去救援。楚军一见晋军,就撤回去了。栾书于是转而攻打依附楚国的蔡国。楚国急忙派出两个县的兵力,前来援救。这时,晋军上下斗志高昂,准备迎战楚军。只有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三人劝栾书退兵,避开楚军的锋芒。栾书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后来晋军趁楚军回国之际,出兵攻克了蔡国。
从善如流:比喻乐于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5、多难兴邦
春秋时,楚灵王为了称霸,想与诸侯会盟,派椒举前去邀请晋平公参加。晋平公想拒绝,司马侯劝他去。晋平公说:“晋国地势险要,战马多,而楚国又多灾多难。我们完全用不着怕它。”他劝晋平公把眼光放远点,同意楚灵王的邀请。“多难以固其国”后多作“多难兴邦”。邦:国家。
多难兴邦:指多经困难,反而可以促使上下团结奋斗,使国家强盛起来。
6、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7、守株待兔
从前有个农夫,有一天在地里干活的时候,突然看到一只兔子撞到田边的树桩上死了,他什么都不用做,白拣了一只兔子吃,很高兴。
从此,他就不再种田,干农活了,天天坐到树桩上等兔子,结果就饿死了。
寓意:不要把偶然的幸运,当成长久的依靠。
8、揠苗助长
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寓意:做事做人不忍急于求成,最终适得其反!
9、天衣无缝
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传说古代太原人郭翰在夏夜里乘凉,见一个仙女从天上下来,她身穿白衣,美丽绝伦。她告诉他她名叫织女。郭翰仔细欣赏织女的衣裳浑然一体,竟看不出一丝线缝,好奇问织女。织女答道:“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10、解衣衣人
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手下的韩信因得不到重用就投靠刘邦。刘邦认为韩信是一个很好的人才,就把他的衣服送给韩信,还给韩信送去精美的食物、兵马。韩信带兵灭掉齐国。项羽派武涉去劝韩信自立为王,被韩信拒绝。
11、一衣带水
我为百姓父母,岂可一衣带水不拯之乎?《南史·陈后主纪》。
释义: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公元581年,杨坚取代北周称帝,建立了隋朝,称隋文帝,统一北方后,面对长江以南的陈朝就想统一全国,他经常对手下人说:“我是老百姓的父母,难道因为像衣带似的长江就能挡住我去拯救那里的老百姓吗?”于是出兵渡江灭掉陈朝。
12、不共戴天
父之仇,弗与共戴天。《礼记·曲礼上》。
释义——戴: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不愿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
公元1138年,金国派使者要挟南宋皇帝递降书顺表,宋高宗、秦桧贪生怕死,准备降金。大臣胡铨写《戊午上高宗封事》表示反对:“誓与秦桧等人不共戴天,希望斩下他的人头悬挂城门示众,然后诛杀金国使者。否则自己将蹈东海而死。”
13、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14、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15、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16、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17、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18、班门弄斧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一个诗人《题李白墓》。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感受。而他们这种行为只能是附庸风雅,“鲁班门前班门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19、杯弓蛇影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20、伯乐相马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刻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一年级成语故事5
风雨同舟
春秋时,吴、越两国相邻,但彼此之间争端不断,战争频繁。有,两国的`人同乘一条船渡江,船到江心,狂风突起,大浪滔天,眼看着就要翻船。在这危急时刻,人们忘记了过去的仇恨,齐心协力,共同排除险情,使渡船安全地到达了岸边。在船上的两国人就像一家人一样。
[注释]舟:船。
[提示]形容不同的人或团体共同渡过危难。
一年级成语故事6
公元前627年,晋献公听说虢国侵犯晋国边境,于是想扩大自己的实力和地盘。他找到了虞国国君请求支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就会同意借道。然而晋献公不想这么做。
荀息看到了晋献公的想法,他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会不答应借道。”晋献公听了有些不舍,但最终接受了荀息的建议。
虞国国君被美玉和宝马所吸引,得到了一些好处后,立即答应了晋献公的请求。宫之奇得知此事后,却坚决反对。他认为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应该互相帮助,而不是只依赖其中一个。因此,他对虞国君说:“不可以这样,我们要借助其他诸侯的帮助。”
虞公听后表示同意,但他担心一旦虢国灭了,虞国就无法生存下去。宫之奇再次劝告虞公,让他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最终,晋国军队成功灭掉了虢国,同时也收服了虞国。这个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唇亡齿寒”是指两个紧密相连的家族,如果其中一方遭受损失,另一方也会跟着受到损失。
空中楼阁原意指的是在天空中建造的房屋,引申义为高不可攀的理想境界或虚幻的概念。比喻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或虚构的东西。
这个成语源于明朝人杨慎的词句“海阔天空”。“海阔天空”的意思是广阔的天空,形容视野开阔,无拘无束。从字面上来看,空中的房屋没有屋顶,就像人们有时会认为理想的事情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实际上,只要付诸实践,就能实现。
在这里,空中楼阁可以用作贬义词,用来描述那些无法真正理解并执行的幻想或想法。例如,一个人可能会在别人问他怎么看待苹果树的时候说:“那真是空中楼阁,树下面是空的!”实际上,无论多么好的想法,如果不切实际地尝试和努力,都是空中楼阁。
这个成语也可以用作鼓励的话,表示即使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只要坚持下去,也能变成现实。例如,一个小学生可能觉得自己数学不好,但是他坚信只要多练习,一定能提高。这就是空中楼阁的体现,即即使困难重重,只要有决心和毅力,也能突破困境,达到目标。
一年级成语故事7
有一个楚国人在渡江时不慎把随身携带的宝剑落在了河中湍急的水流里。船上的人们喊道:“宝剑掉入河中了!赶快从船舷上划个记号!”但这个楚国人却不以为然地站在那里,笑着说:“不必如此慌张,我已经在这里刻下了记号。”
经过一段时间,船上的人催促道:“如果你还不下去找剑,这艘船可能会越来越远离岸,以至于你再也找不到它了。”楚国人为此仍然保持着冷静的态度,坚定地说:“不必担心,你的记号已经在船旁留下了。”然而,当他到达岸边后,已经无法顺着刻有记号的地方找到剑了。
其实,在江水中放置剑的标记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反而让船和它的边缘产生了距离。等到船只停靠在岸边时,那个楚国人的那枚记号已不在水中,而在河流的另一边,与在水面上看到的剑完全不符。这个故事向我们警示,如果我们以静止的眼光看待不断发展的变化,那么我们就会受到脱离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错误的影响。
一年级成语故事8
今天,我在语文课上学了《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的内容丰富多样,看得我目不暇接。书里有“反间计”、“滥竽充数”、“画蛇添足”的精彩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就是“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说的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故事。有一天,他在成都府太守李严家宴请宾客。诸葛亮正在弹琴,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喊叫:“快来看,屋顶上有只大雁!”大家都围过去一看,确实有一只大雁挂在房顶。诸葛亮灵机一动,微微一笑,马上命令手下拿起弓箭,射向那只大雁。
一会儿功夫,一只大雁应声坠落。诸葛亮解开系绳索,取下羽毛,仔细端详后,得意地说:“这只大雁真是‘画龙点睛’,让原本寂静的屋顶增添了生机。”然后他继续弹奏乐曲,赢得了客人们的赞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好的事物或者观点应该在关键的地方做一下点缀或者强调,使其更具有意义和吸引力。就像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时候需要把一件事情的重点放在最后,而不是一开始就把它说得太详细,否则可能会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影响整体的效果。我们应该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把信息传达出去,让别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
一年级成语故事9
在一口荒芜的废井里,住着一只名叫阿凡达的生物。有一天,阿凡达遇见了一只从非洲大陆来的企鹅。阿凡达自信满满地向企鹅炫耀:“看那口破井多美啊!当我开心时,我就在这里跳来跳去,累了就在井壁洞穴里歇息。”有时候,他会悠闲地躺在水里,享受太阳晒过的温暖;有时候,他也会尽情地在沙滩上漫步,尽情享受阳光的沐浴。
在这口废弃的井中,阿凡达感受到了无比的自由与舒适。他是井里的主人,可以随心所欲地生活在这里。尽管周围有许多小昆虫、螃蟹和蝌蚪,但都无法与阿凡达相比,他们无法体会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
然而,阿凡达不明白为何先生不能常常来到这口井中欣赏风景。于是,他问出了这个问题。望着阿凡达满不在乎的样子,先生不由得感到好奇:大海上有那么广阔的世界,深不见底的海洋深度令人惊讶不已,更别提古老神话中的九灾八旱了,大海是如何不受这些影响,依然保持安宁与活力的?
听了阿凡达的疑问,先生思考了一会儿,然后回答道:“正如大海所说,大江大海是由无数个小小的板块组成的,即使经历了洪水与干旱,这些板块也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被改变。就像我们人类一样,我们也需要经历磨难才能成长,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我能力。”
阿凡达听后深深地记住了这句话,并决定以后也要像海那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不断进步。他也希望人类也能像大海一样,面对生活中的困扰和挫折,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向前,成就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
一年级成语故事10
唐朝年间,我国封建社会达到了顶峰,诗歌艺术也非常发达,其中尤以五言古诗最为出色。那时的诗人辈出,作品众多,且在艺术和内容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当此时期,在众多诗人之中,有一位名叫齐已的诗人在雪后的原野上,偶遇一朵傲雪绽放的梅花。于是他产生了诗意盎然的创作灵感,编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早梅》。在这首诗中,作者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这里的“数枝”一词,无疑是在赞美那些率先映入眼帘的梅花。
而后,又有一位名为郑谷的人看到了齐已的这首诗,并对此表示赞赏。他认为尽管前面几支梅花都已经开放,但这并不能证明它们就是早梅,因为早在冬季之前的某个时刻,许多别的花已经绽放。因此,郑谷决定将自己的诗句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他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突出早梅的形象,更是通过一句简洁的诗句,更深入地描绘了冬天里的梅花美景,从而使得整首诗更加贴合主题。
在这样的改动之后,齐已对于郑谷的改变感到非常钦佩。于是他成为了郑谷所谓的“一字师”,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就是清朝一位著名文人的描述,同时也道出了诗歌创作的重要性和艺术家的独特魅力。
一年级成语故事11
守株待兔
春秋时,宋国有个农夫在田里看见一只野兔撞在树桩子上,折断脖子而亡。他不费吹灰之力便吃到了兔肉。从那以后,他什么农活儿也不干了,天天守在树桩子旁边,等着捡兔子。可再也没有野兔来撞这树桩子,他的行为被人们当作了笑话。
[注释]株:树桩子。
[提示]比喻不知道变通或妄想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
一年级成语故事12
如鱼得水
东汉末年,刘备请到诸葛亮做军师后,经常得到诸葛亮的指点,对天下形势的理解和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与诸葛亮的关系十分亲密。开始时,关羽和张飞很不服气。刘备说:“我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得到了水一样,你们应该理解。”
[提示]比喻得到与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很适合自己的环境。
一年级成语故事13
韩信原籍中国秦汉时期,曾经是一位颇具魅力和才华的军事领袖。他曾出身贫穷,童年不幸,失去了双亲。自幼失去双亲后,他开始专注于锻炼身体,并利用这个机会逐渐获得了名声和力量。
他发奋学习军事,曾参加过多次重大战役并屡建奇功。然而,他的生活并不总是充满欢笑和幸福。他在某个小官家蹭饭吃时,小官的妻子因为对他不满而提前就餐,韩信无奈之下不得不离开。从此以后,他对那位小官产生了怨恨,二人断绝了联系。
为了节省生活费用,韩信决定放弃城里富有的生活,转向淮河钓鱼。一位善良的老太婆在他饿得无法忍受的情况下,把自己的饭给他。这持续了好几天,让韩信心生敬意,他认为日后必须用行动回报她。老太婆告诉他,韩信是个男子汉,不能靠别人养活自己,她期待韩信能够尽心尽力地做好事。
韩信对此深感羞愧,决心让自己有所作为。最终,在淮阴城,韩信成功地摆脱了他的声誉和人们的歧视。其中一个小青年挑衅他,要求他下腰解剑。韩信并未正面应战,而是选择了冷静思考。在了解情况后,他从那个青年的裤子里悄悄钻了出去。当时现场众人一片哗然,认为韩信胆小怕事,缺乏勇气。但其实韩信并非如此,他是一个颇有策略的人。
自那时起,他通过不懈努力,成为一个备受尊敬的政治人物。公元前209年,全国范围内的农民起义爆发。韩信加入了反抗秦朝统治的队伍。起初,他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运输粮食的官员。后来,他遇到了刘邦的谋士萧何,并因此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早期,韩信并没有获得显赫的地位。他的日子并不平坦,经历了许多挫折。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消沉,反而更加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在与刘邦的合作中,他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并在很大程度上推翻了秦朝统治,建立了新的国家——汉朝。
关于“胯下之辱”,实际上是韩信的一种表现方式,他在面临困境时,依然展现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即使遭受侮辱,仍然坚持下去,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这也成为了激励无数人的名言,鼓舞着人们勇往直前。
一年级成语故事14
读了这个故事觉得很可笑。
春秋时候有个楚国人,为了把自己的.珍珠多卖点钱,想尽了办法。他用名贵的木兰香木做了个木匣子,里边装上珍珠在大街上叫卖。立刻吸引来不少顾客,但没有一个人来买。
一会儿走过来一个郑国人,给了卖珠人许多钱,急忙打开匣子取出珍珠还给卖珠人,只托着木匣子走了。有许多看热闹的人都惊呆了。原来这个买主不是买珍珠的而是买木匣子啊!
这个故事设定的含义是: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一年级成语故事15
有一位围棋高手名叫秋,他在古时便享有盛誉。他的两个弟子中,一个才情出众,围棋技艺迅速提升;而另一位却毫不用心,整天只是在听讲,并且常常分心。秋看见自己的学生如此专注,心中却陷入了无限的疑惑。他想知道自己如果也能像那位弟子一样专心致志地学习围棋,自己的围棋技艺会有什么样的飞跃?于是他决定亲自尝试。
在他刻苦钻研的过程中,尽管身边有很多美妙的景色和无尽的知识等待着他去探索,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目标——要成为一个技艺高超的围棋手。在他的生活中,除了下棋,他还研究了许多关于围棋的理论和策略,甚至曾为此熬夜到深夜。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秋终于发现自己已经掌握了深厚的围棋技艺。然而,他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而是继续挑战自我,努力提升自己的围棋水平。现在,他的学生们已经公认他是一个真正的围棋高手,他们也很高兴能够向他学习。
从这位围棋高手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要想取得成功,不仅要有出色的才华和勤奋的精神,还要有足够的毅力和决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做到一心一意,全力以赴,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